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环境与环境问题》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八)

时间:2020-01-08 14:03: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该校附近的地理环境,并绘制了学校周边的简易地理图(如下图21)。该小组在考察时发现,学校附近的工厂尚未对污染进行治理。请你结合示意图帮他们完善研究成果

(1)根据调查发现:学校可能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环境污染。
(2)根据研究成果,小组成员向学校建议:改善学校环境,在学校周边进行绿化,减少污染,建议建造两条绿化带。请用阴影在图中画出来,分别标明D带和E带,并在下面写出这两个绿化带的作用。


参考答案:
(1)①水泥厂的大气污染
②化工厂的水污染
③铁路的噪声污染。
(2)

D带:净化空气、吸烟除尘、美化环境。
E带:减轻噪声、美化环境。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淮河流域水系及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形说出淮河支流分布特点,并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的自然原因.(12分)
(2)由所学知识评价淮河主要支流颖河上游的开发.(12分)


参考答案:
(1)支流南北很不对称。北岸支流多而长,流经黄淮平原;南岸支流少而短,流经山地、丘陵(6分)。淮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量大;支流较多,地势低平,没有主要入海河道,不利于河水排泄。(任答三点的6分)
(2)评价从修建水库的利弊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必须有利有弊,6点12分)


本题解析:
(1)从图形知淮河北岸支流多而长,流经黄淮平原;南岸支流少而短,流经山地、丘陵,洪涝灾害主要从降水季节变化,入海河道,支流,地势等方面回答。
(2)从图中可知,颍河上游的开发主要是修建水库等工程。修建水库有利于调节河流下游流量,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可以蓄能发电,提供电力资源;可以发展水产养殖和进行旅游开发;不利方面影响库区生态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3、多选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A.迁入人口对该市缓和了人地紧张局面
B.该市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C.人口迁移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
D.迁入人口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E.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F.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G.平均寿命延长
H.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参考答案:1. BD
2. B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结合迁入人口的年龄结构,15—29、30—44岁的人口比重高;故B项正确,人口迁入,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利于当地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
2.我国的老龄化加快主要是由于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平均寿命延长,故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故选B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前30名城市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A.湘、粤、闽
B.苏、皖、鄂
C.京、辽、鲁
D.沪、浙、赣
小题2: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①自然条件?②旅游资源?③城市建筑?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熟练掌握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名称,结合图上数据与选项进行加法计算,A组合湘、粤、闽的前30名城市个数为:1+5+1=7(个)。同理,B组合的城市个数为8个,C为6个,D为6个。故选B项。
小题2:西北地区多荒漠,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环境容量小。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一氧化碳是一种可以使人致死的有毒气体。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量较多的状态是:
A.开着发动机停车等候
B.高速行驶
C.中速行驶
D.加速超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车辆速度越慢,则燃料燃烧不充分,而易形成一氧化碳;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