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环境与环境问题》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三)

时间:2020-01-08 14:03: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得到缓解,其原因正确的是
①发达国家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少得多,那里的环境问题从一开始就比发展中国家轻得多
②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管理水平较高,又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对环境保护的能力强、投入多
③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④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追求减弱、目标降低
⑤一些发达国家依靠法律管理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⑥发达国家人口素质较高,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和现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步早,已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他们依靠发达的经济,先进的技术,较高的管理水平,严格的法律管理,加之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所以,目前环境问题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得到缓解。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11年12月30日,天津海事法院正式受理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引发的养殖户损害赔偿纠纷案。备受关注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造成了大面积的海洋污染,给脆弱的渤海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0分)

(1)为何说渤海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4分)
(2)大量的石油泄漏会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6分)


参考答案:
(1)环渤海地区大量的工业企业和海洋中的油气资源开发活动向渤海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渤海海域较为封闭,自净能力较差。(4分)
(2)大量的石油泄漏会造成海水污染,使海洋环境恶化;油膜覆盖在海洋表面,限制了海水的蒸发,使海洋上空的大气变得干燥,影响沿海地区的气候;油膜限制了氧气的溶解,使海水缺氧,海洋生物大量死亡。(6分)


本题解析:
(1)、若环境的自净能力差,就说明其生态环境脆弱。环境自净能力的强弱与容纳污染物的量和本身自净能力的大小有关。渤海海域较为封闭,本身自净能力较差,加上人类活动向渤海排放的废弃物,远远超过了渤海的自净能力,所以说渤海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2)、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入手分析,当水文(石油泄露导致海水污染)这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气候(油膜覆盖在海洋表面,限制了海水的蒸发,使海洋上空的大气变得干燥,影响沿海地区的气候)、生物(油膜限制了氧气的溶解,使海水缺氧,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等其他环境要素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天山雪莲既是名贵的药材,也是一种珍贵的植物物种,但近年来天山雪莲已经很难见到。造成天山雪莲濒临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A.物种退化
B.全球变暖导致其生存环境恶化
C.人类过度采摘,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D.人类对其合理利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物种的退化要经过十分漫长的时间,天山雪莲不可能在短期内濒临灭绝;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不会导致其灭绝。物种濒临灭绝是人类活动不合理,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所致。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史无前例”的雾霾于2013年6月19日晚袭击了新加坡,让该城市国家陷入一片紧张。不过,这场雾灾的罪魁祸首不在新加坡,而在邻国印尼。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的农民和油棕园主趁着干旱季节烧芭蕉林清地,烟尘一路飘到了新加坡。下图为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烟雾扩散示意图。

(1)描述苏门答腊岛烧芭蕉林所致烟尘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请分析烟尘空间分布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扩散,离烧芭蕉林源地越近,污染越严重。(4分)
(2)原因:6月,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因此,烟尘向东北方向扩散。(6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可以看到,烟雾的扩散特点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扩散,离烧芭蕉林源地苏门答腊岛越近,污染越严重。
(2)读材料分析,6月,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所以,苏门答腊岛烧芭蕉林所致烟尘,在西南风的吹送下,向东北方向扩散。飘到新加坡。与雾气结合在一起,形成雾霾天气。因为是在西南风的吹送下向东北方向飘,所以烟尘的空间分布特点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扩散,离烧芭蕉林的源地越近,污染越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自然植被由下往上是河谷灌丛带、高山森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寒漠带。季节性转山放牧的牧民人口日增,而所产的山羊毛质量上乘,近年颇受市场欢迎。少数藏民在缓坡地栽种旱作,以补充其所需要的部分粮食。据此回答1—2题。
1、当地已出现高山森林带上限下移、下限上移的退缩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暖变干? ②工矿业开发规模扩大? ③放牧地和耕作地面积扩展 ④栽培花卉和药材? ⑤燃料需求
[? ]
A、①③
B、③⑤
C、②⑤
D、①④
2、藏民所栽种的旱作以玉米、小麦、大麦、马铃薯(土豆)等为主,其中以马铃薯(土 豆)的栽培高
? 度上限最高,主要原因是马铃薯(土豆)
[? ]
A、可以在霜冻期栽种
B、适合在冻上中培育
C、生长期最短
D、适宜碱性土壤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