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2:58:27
1、单选题 读我国雨带移动示意图,回答5-6题:
小题1: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②时,出现的现象不可能的是
A.华北地区出现春旱
B.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季节
C.华南地区出现严重的旱情
D.我国南方地区普遍进入多雨期
小题2:若雨带位于③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进入秋播季节
B.南方大都进入伏旱期
C.长江流域恰逢小麦的收获季节
D.北方多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大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我国雨带的移动。第5题,当雨带位于②,则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进入雨季,故C项错误。
小题2:第6题,当雨带位于③位置时,一般为7、8月,A项北方为作物的生长期;错误。B项长江流域进入伏旱,而不是整个南方地区;错误。C项长江流域小麦收获为春末夏初5—6月;错误。D项此时为北方地区的雨季,降水集中程度高。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疆域四个端点中,位于北温带的有:
①北端?②南端?③东端?④西端
A.①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我国的最北端位于黑龙江漠河,位于53°N附近,属于北温带;我国的最南端位于曾母暗沙,位于热带地区;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交汇处,位于北温带;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帕米尔高原,位于北纬35°附近,属于北温带。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领土四端的大致位置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013年8月12-19日,黑龙江省平均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偏多27%,个别地方降雨甚至超过了600毫米。主要集中在嫩江、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受持续降雨影响,黑龙江发生大洪水,洪水主要来源于黑龙江上游干流和俄罗斯境内的结雅河和布列亚河。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这次洪灾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球水循环过于活跃?
②降水丰富,并受地形影响
③该地区主要受季风影响,夏季风异常活跃
④主要受积雪融水补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图中黑影是黑龙江省的内流区范围。其形成原因是
A.主要是受地质构造和地形的影响
B.不受季风影响
C.主要受积雪融水补给影响
D.受副高影响,降水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次洪灾是区域的降水多,水循环过于活跃,不代表全球水循环活跃,①错。洪灾发生,尽然是降水丰富,受地形影响,排水不畅,所以②对。东北地区是季风区,8月上夏季,降水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风异常活跃,导致降水偏多,③对。积雪融水是主要在春季。所以④错。选项B对。A、C、D错。
小题2:内流区是指河流水没有流入海洋而是注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的集水区域。黑龙江是季风区,不可能没有季风影响,B错。这里纬度高,蒸发也不会很强,受积雪融水补给的影响,与形成内流区没有必然联系。C错。读图,这里应是松嫩平原地区,因为受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影响,地势低洼,地表水不能外泄,成为沼泽地,为内流区。A对。这里不受副高影响 ,D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据西汉《史记》记载,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材料,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1—2题:
小题1: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交通落后?②水系稠密?③地势低平?④土质黏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小题2: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成熟阶段
D.后期阶段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
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下图显示某一产业转移到我国沿海的过程。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产业最有可能是
A.航空航天工业
B.高级服装设计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电子装配业
小题2: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和技术
B.交通和市场
C.矿产和政策
D.地价和工资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小题1:发生转移的产业主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电子装配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小题2: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劳动力价格,所以转入地往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价较低,工人工资较低。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