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17:04
1、单选题
下图为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读图完成1~3题。

参考答案:1.A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图11为某市服装产业集聚地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在服装产业集聚地内的各类工业的配置,考虑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2.该服装产业集聚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
①清洁生产,区域废物最小化排放?
②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
③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⑤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A.自然条件
B.环境因素
C.工业联系
D.交通运输
E.③④⑤
F.②③⑤
G.①③⑤
H.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在服装产业集聚地内的各类工业的配置,考虑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工业联系,正确答案选C。
2.服装产业集聚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清洁生产,区域废物最小化排放;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人均耕地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耕地面积在减少
D.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小题2:根据“环境负担公式”,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和环境负担公式可知: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人口和耕地的相对关系即人均耕地在减少,而不是某一要素耕地或者总人口数的变化。
小题2:开发湿地、滩涂,破坏了生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跟减轻负担没有必然联系;提高粮食进口量,不能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通过技术的提高实现环境负担的减轻,推广良种,是符合这个要求的,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西部开发是我国为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而实施的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读有关图表回答:
⑴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 区和半湿润区,这表明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 。
⑵西部地区各土地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该土地类型有利于发展?。
⑶因此,西部地区有着我国著名的?、?、?和?等四大牧区。但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开发,忽略了环境建设,使西部地区出现了?等生态问题,请你提出两条有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
参考答案:
(1)半干旱?增加?
(2)草地?畜牧业?
(3)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土地荒漠化 建议:适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定居轮牧等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这表明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原因是海陆位置。
(2)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应的土地类型是草地,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土地类型是森林,一般发展耕作业。
(3)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草原面积广阔,形成我国著名的四大牧区,由于过度放牧,破坏植被等原因,土地荒漠化问题突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问题一般是土地荒漠化,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地区一般是水土流失;灌溉农业区生态环境问题一般是次生盐渍化。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极和经济中心分布简图,回答问题。(30分)
(1)连接两大经济中心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甲城市是长株潭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之一,影响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6分)
(2)简述该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分布特点。(6分)
(3)简要分析该区域洪涝频发的主要自然原因。(9分)
(4)乙城市周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简述该地发展商品粮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9分)
参考答案:
(1)京广线?交通(6分)
(2)沿长江分布;沿铁路线分布(每点3分,共6分)
(3)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且降水集中夏季;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道和湖泊泥沙淤积严重,调节洪水能力减弱;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每点3分,共9分)
(4)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商品粮基地);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科技力量强。(9分,每点3分。答对3点给满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示图中两大经济中心分别是武汉和长沙,连接武汉和长沙的铁路为京广线。影响城市株洲形成的区位条件是交通,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2)根据图示:该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分布特点是沿长江分布;沿铁路线分布。
(3)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可以从气候和地形两个方面分析。该地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且降水集中夏季;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道和湖泊泥沙淤积严重,调节洪水能力减弱;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4)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该地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商品粮基地);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科技力量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