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4:00:36
1、单选题 如下图为某区域气压分布略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以阴雨为主
B.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以阴雨为主
C.甲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以晴朗为主
D.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以阴雨为主
【小题2】A地此季节盛行风向大致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甲、乙两地等压线闭合形成气压中心。根据甲气压中心附近的风向可知,风向为向气压中心辐合,属于低气压中心,气流上升,以阴雨为主,且该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根据经纬度判断),进而可以判断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乙地根据经纬度判断,应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当北半球为夏季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冬季,大陆上温度较低,多出现高气压,气流下沉,以晴朗天气为主。A项正确。
【小题2】可以画出A地的风向。因乙地位高气压中心,A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南,再考虑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A地风向应为西北风。
考点:等压线图;常见的天气系统;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区简图,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图中M、N、E、F四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 )。
A.M
B.N
C.E
D.F
【小题2】图示地区最适宜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大牧场放牧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乳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河流短小的特点,可以判定图示岛屿上存在一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而该地区处于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E、F两地在背风地带,处于雨影区,降水量比较少,应排除。M地处于迎风坡的山麓(河口位置,海拔最低)地带,降水比处于山腰(山区小河流中游)地带的N地要少,排除A选项。选B。
【小题2】图示区域山地面积比较广,平坦的大面积草场较少,不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多,光照差,不适合谷物生长,排除B、D选项。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因可能遭遇台风天气,某旅行团将原计划2014年7月22日在海南岛某海边(东经ll00,昼长约l3小时)观日出的时间改为2015年1月22日。下图示意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移动路径。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若台风“威马逊”保持每小时20千米的移动速度,则登陆海南岛东海岸的日期可能是( )
A.15日
B.18 日
C.21日
D.22日
【小题2】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以东200千米的洋面时,海南岛大部分地区的风向主要是( )
A.东北风
B.偏南风
C.西南风
D.偏北风
【小题3】该旅行团成员2015年1月22日观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
A.5:50
B.6:30
C.6:50
D.7:10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此时台风位于菲律宾东部,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大致判断出此地距海南的距离约为1500千米。台风移动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由图中位置移动到海南岛东海岸大约需要三天,约在18日移动到海南岛东海岸。
【小题2】台风中心气压低,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以东200千米的洋面时,风从海南岛吹向台风中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西北风(或偏北风)。
【小题3】7月22日和1月22日分别位于夏至日和冬至日之后一个月,这两天的昼长和夜长恰好相反,7月22日时该地昼长为13小时,则1月22日时该地夜长为13小时、昼长为11小时,该地日出时的地方时为6:30,此时北京时间为7:10。
考点:经纬网、风向判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第二届青奥会于2014年8月16日-28日在南京举行。下图为“新栽树木遮阳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此时段南京可能出现的天气及其影响是( )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反气旋发展成台风
C.冷锋过境出现寒潮
D.持续的高温天气
【小题2】在此季节,南京园林工人一般会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如图),其目的是( )
A.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树木存活率
D.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题文分析:8月份,我国的夏季,长江流域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晴天多,气温高,降水少,形成伏旱天气,不会出现连续不断的对流雨,A错,D对;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发展形成的,B错;冷锋过境出现寒潮在秋末到春初多发,C错。
【小题2】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白天南京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强,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有利于新栽大树的成活,A对,C错;黑色尼龙网削弱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减弱了地面辐射,但不是阻止地面辐射,B错;增加黑色尼龙网,大气成分没有变化,不能增加大气逆辐射,D错。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大气受热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气温的垂直变化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关。图2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两坡的雪线高度相差约为
A.200 m
B.500 m
C.3700 m
D.3900 m
【小题2】关于该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坡是南坡,湿度大于乙坡
B.乙坡是北坡,湿度小于乙坡
C.3000m以上,南坡气温垂直变化差异大
D.3000m以上,北坡气温垂直变化差异大
【小题3】关于该山地山麓与山顶气温年较差比较及成因的说法最可能的是
A.山麓大夏季气温上升快
B.山顶小夏季气温上升慢
C.山麓大冬季气温下降快
D.山顶小冬季气温下降慢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材料和图2可知,甲的雪线高度约为3600m,乙的雪线高度约为3800m,两坡高度相差月200m,故选A项。
【小题2】该山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基带温度高,所以甲为南坡;北坡为阴坡,乙为北坡;南坡气温高,蒸发量大,湿度小于北坡,排除A、B项;3000m以上甲坡随高度气温变化慢,差异小,乙坡气温随高度变化快,差异大,所以选D项。
【小题3】由山麓到山顶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小,山顶因空气稀薄,吸收太阳辐射物质少,夏季增温慢,冬季降温快。
考点:雪线分布;气温垂直变化;阳坡和阴坡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