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7:14:44
1、单选题 图是“我国某省地理简图”,图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河流中下游地区是历史悠久的绿洲农业区,决定绿洲的规模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土壤的肥力
B.地势的高低
C.水源的多少
D.科技的发展
小题2:图中①点表示当前该省农业产值比重。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A.②
B.③
C.④
D.⑤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
小题1:绿洲是指干旱地区,水源较充足的地区形成绿洲。
小题2:从图中可知,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中,畜牧业和林木业比重太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提高畜牧业和林木业的比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
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A.洪水泛滥
B.荒漠范围扩大
C.交通线增多
D.坡地开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但山麓地带有大量的高山冰雪融水,故聚落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但由于山麓地带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导致荒漠面积扩大,山麓地带水资源短缺,故大部分聚落已移向水源充足的地势高的地方。
点评:本题应结合具体区域作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3分)
(2)说出M地形区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4分)
(3)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对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可能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3分)
(4)近年来,C处附近的土地荒漠化进程加快,试分析该地区荒漠化土地产生的人为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调节径流变化,具有防洪、灌溉和发电的功能;使河流含沙量减小,减少河床淤积;减少下游凌汛危害,遏制黄河断流现象。(3分)
(2)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人为因素主要是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以及开矿等(4分)
(3)大量引水灌溉,造成河流的中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和农药使河流遭受污染;过度放牧和垦殖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使河流泥沙含量增加。(3分)
(4)邻近城镇或工矿开发区;由于在开采矿产(煤炭)以及城镇和道路基本建设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及弃土弃渣等造成的。(2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1)考查水库对河流的影响。结合黄河的水利开发,图中水利工程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国家对于其定性为一座集减淤、排沙、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同时对旅游开发、调节径流、合理分配水资源也起重要作用。
(2)图中M地区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为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流水的侵蚀作用,当地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该地特有的地貌特征,水土流失有自然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过度的开垦和放牧,不合理的开矿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不断的植被破坏。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在和自然原因影响下形成此地貌。
(3)荒漠化的扩展主要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图中C地位于神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大肆的开发煤炭资源,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不断的破坏植被,使得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断加速。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并回答29~30题。
小题1: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
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小题2: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地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经纬度可以判断,P地为我国的三江平原,是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不利的自然条件是纬度高,热量不足。
小题2: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湿地。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回答下列2题:

[? ]
[? ]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