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7:09:56
1、单选题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
【小题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小题2】下面四幅图中,A点在B点的方向排列正确的是( )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西北、西北、西南、西南
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以上两幅地球自转图可以看出,左图是按逆时针方向,是北半球,所以C、D两个选项排除,根据经线段可以看出,图中共分18份,所以每一份是20°,③和④的经度都是小于20°,所以两点位于东半球,而①和②的经度都要大于160°,位于西半球,故选B.
【小题2】由甲图的自转方向可知,A是位于B的西北方向,乙的经度是向西增大,纬度是向北增大,所以A也在B的西北方向,由丙图的指向标可以判断出,A是位于B的西南方向,从丁图的纬度可以看出,该图此时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所以A是位于B的西南方向,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
A.600米
B.900米
C.1 000米
D.1 200米
【小题2】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O、N、P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
A.M线
B.N线
C.P线
D.O线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等高距为200m,图中海拔最高处在1000-1200m之间,乙村海拔在200-400米之间,二者高差在600-1000m之间,故B项符合题意。
【小题2】山区选交通线应避开陡坡,且建在缓坡,与等高线平行,工程量小,安全性高;M、N在缓坡,但M、P路程远,Q处坡度陡,故B项正确。
考点:相对高度计算;山区公路选址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在一幅地图上,北纬60°纬线上的甲乙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相差4小时,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图比例尺为1:10000000
B.该地图上与甲乙两地相同的图上距离在赤道上的两点,地方时也相差4小时
C.该地图比例尺比1:20000000地图的比例尺小
D.在1:50000000的地图上表示与该图相同的实际范围,图幅面积要增大3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60°N纬线上,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4小时,即相距=4×15×111×1/2=3330千米,即该地图的比例尺=33.3cm/(3330km×100000cm/km)=1/10000000,故A对;该地图比例尺比1:20000000地图的比例尺大,故C错;而在该地图中相同距离在赤道上的两点,地方时相差2小时,故B错。在1:50000000的地图上要表示与该图相同的实际范围,图幅面积要缩小,增大不对,故D错。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比例尺的定义,明确南北纬60度纬线圈长度为赤道的一般。
【方法技巧】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
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实地范围
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2.比例尺缩放
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④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突破归纳】图解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方法
比例尺的大小是按照其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度数据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测量图中各地海拔高度,所用最精准、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数字地球
D.地理信息系统
小题2:对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海拔:甲>丙
B.坡度:甲>乙
C.气温:丙>丁
D.降水:乙>丁
小题3:图中四地中,林木分布最茂密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小题1:具有定位功能的技术为GPS技术,能提供一地的精确经度、纬度和高度等信息。
小题2:根据该地区的地势分布,连出等高线,则甲处海拔低于丙,A错误;甲处等高线较稀疏,故坡度较乙处缓,B错误;丙处地势较丁处高,故气温较丁处低,C错误。
小题3:图示甲、乙、丁位于平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而丙位于山区,故林木茂盛。
点评:出题角度较新颖,值得借鉴。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图,回答1-2题
【小题1】图中A点位于C点的(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小题2】C、D两点间的距离约为( )
A.550千米 B.660千米 C.1100千米 D.277.5千米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主要考察地图运用。第1题据经纬度判断A点(15°S,15° W),C点(60°S,170°W),故判断A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
【小题1】第2题CD位于60°S纬线上,60°纬线长是赤道的一半,故CD距离=5(度)*1/2*111KM/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