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7:09:56
1、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附近两区域等值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上右图A点海拔范围(H)和B地温度值(T)范围是
A.1000米<H<1300米 3℃<T<4.8℃
B.1200米<H<1500米 3℃<T<4.8℃
C.1500米<H<1800米 6℃<T<7.8℃
D.1200米<H<1500米 6℃<T<7.8℃
小题2:按照上左图中的大坝设计(坝顶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则坝长和坝高(坝顶到坝底)可能分别是
A.50米、180米
B.500米、135米
C.50米、90米
D.500米、90米
小题3:关于图中各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CD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水域
B.EFG的海拔在750米以上,800米以下
C.在E点可以观察到车站N
D.铁路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和泥石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读图,右图中A点的温度范围是4.8°C-6.6°C,B地的海拔高度范围是1500-1800米。图中12.0°C等温线与300米等高线相交,说明300米等高线的温度是12.0°C。由此可根据温差,算出A点的海拔高度范围是1200-1500米,B点的温度范围是3°C-4.8°C,选项B对。A、C、D错。
小题2:由题目知,坝顶的图上距离约0.5厘米,根据图上比例尺,计算出坝长约500米。读左图,可以看到,图中等高距是50米,坝顶所在等高线是550米,坝底高度范围是450-500米之间,所以坝高范围是50-100米之间。选项中只有D对。A、B、C错。
小题3:读右图,可以看到C地与图中水域间有山脊(水分岭)相隔,水不能汇入图示水域,选项A错。读左图,可以判断,E点海拔在600-650米,F点海拔是650米,G点海拔在650-700米,选项B错。在左图中,E点与车站N之间有一凸坡挡住视线,看不到车站,C错。铁路沿线经过地区的陡崖和陡坡地区,所以要注意预防滑坡和泥石流,D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某种地形的立体透视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若将立体透视图转绘成等高线图,则甲、乙、丙、丁四图中转绘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上题中的等高线图表现的是哪种地形( )
A.火山锥
B.高原
C.山地的鞍部
D.盆地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上图中的指向标可知,该地东西方向有两个山峰,等压线闭合且数值向外减小;南侧坡度陡,等高线应该较密集,北侧坡度缓,等高线应该较稀疏。
【小题2】上题中的等高线图上,东西两侧为山峰,中间低洼地形为山地的鞍部。
考点:地形图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面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Ⅰ山顶与甲村的高差可能为( )
A.500米
B.900米
C.1100米
D.1200米
【小题2】未来将丙地铁矿石运到乙城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O四条公路设计,最合理的是( )
A.N线
B.M线
C.P线
D.O线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等高距为200米,I山顶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甲村海拔在0—200米之间,故两者高差在600—1000米之间。B正确。
【小题2】公路选线一般遵守几个原则:线路尽量短,高差尽量小,避开陡坡,少占耕地,重要公路照顾沿线较大城市的交通需求,一般公路要尽量多经过沿线居民点等。故N线更合理。A正确。
考点:高差计算、公路选线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不考虑海陆、地形、冰雪等条件,有人从极点附近(包括极点)某地出发,依次向正北走5千米,正东走35千米,正南走5千米,正好回到原地。从极点上空看,向东走时可能
A.逆时针走了>180°的圆弧
B.逆时针走了<180°的圆弧
C.顺时针走了>360°的圆弧
D.顺时针走了<360°的圆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流域内各点的雨量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也有长有短。等流时线是流域内降雨汇流到河口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读图题。
1.图中流域内河流流向为2.图示地区地形最为平坦地段为
A.西南→东北
B.西北→东南
C.东北→西南
D.东南→西北
E.S1
F.S2
G.S3
H.S4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和材料的描述可知,等流时线数值越大,降水汇流到出口断面的时间越长;等流时线数值越小,离河口越近,由此判断河流流向为自西南流向东北。
2.根据图示和题干信息,等流速线越密集表示流速越慢,则地形越平坦,图示S4区域等值线最密集,地形最平坦。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和河流特征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图示信息,结合等流速线的数值大小与河口距离之间的关系,等流速线的密度与流速即地形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能从题干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