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7:01:45
1、单选题 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是
A.控制人口规模
B.转变发展模式
C.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问题。由于人口问题是引起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源,故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规模。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渔…”,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小题2: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人地关系是?
A.基本协调
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环境污染严重
D.生态破坏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A
本题解析:由材料可知,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渔…”可以得到该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所以(1)题选A,(2)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资本过剩、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D.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小题2: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科技发达
B.劳动力价格和地租低廉,资源丰富
C.交通便利
D.第三产业发达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主要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90年代由于珠三角地区人口稠密、交通变得拥挤,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投入资金较少资本过剩,城市化快速发展,人口集中,环境污染严重,当地自然资源缺乏,生产原料需由其他地区运进,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因此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外转移,而这种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故答案选C。
小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出去的产业部门主要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就是劳动力价格和地租低廉,资源丰富,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5~7题。
小题1:甲地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小题2:乙地的农业生产应主要发展(?)
A.水田种植业
B.旱地耕作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
小题3:甲地最具有特色的农作物是(?)
A.水稻和小麦
B.大豆和甜菜
C.玉米和高粱
D.谷子和亚麻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图甲与图乙分别反映苏南某城镇主要工业产值比重构成和外来劳动力数量的分布,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镇的支柱性产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工业在该镇出口企业中占主体,其主要的竞争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镇能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该镇的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的电子装配企业近年有向苏北和皖中转移的趋势,试分析这种转移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我国加入WTO后的过渡阶段已结束,关税进一步降低,这将给该镇主要出口企业带来的机遇主要是______________。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电子、服装、玩具、家用电器(任选三个);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2)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3)电子工业;区域内科技发达,交通和通信便利,市场广阔
(4)电子装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苏北和皖中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些地区的交通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5)便于企业原材料的进口和产品的输出,吸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外国商品进入我国,市场竞争加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