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7:01:45
1、单选题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 )
A.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
D.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与提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可持续发展要求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故A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即可答题。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分)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是非洲也是世界主要咖啡出口国,该地区生产的咖啡品质优良,是传统的出口产品,同时也是重要的外汇来源。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气候及咖啡出口量表
| ? | 年平均气温(℃) | 月最高温(℃) | 月最低温(℃) | 年降水量(mm) | 咖啡出口量(万吨) |
| 乌干达 | 22.3 | 23.55 | 21.4 | 1100 | 12 |
| 肯尼亚 | 20 | 22-26 | 10-14 | 900 | 9 |
| 坦桑尼亚(大部分) | 21-25 | / | / | 800-1400 | 4.5 |

参考答案:
(1)流量稳定(季节变化小);含沙量低;水质好;平均水温高。(任答3点得6分)
(2)年平均气温较高,季节变化(年较差)小(答终年较温和也可)。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但地处高原,使乌干达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要温和;湖泊多,面积大,受湖泊调节作用显著,季节变化小。(6分)
(3)纬度低,平均气温高,光热充足;同时又在东非高原,日较差大;当地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政策支持。(8分)
本题解析:
(1)湖泊补给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方式之一,湖泊补给使河流季节变化小流量稳定,湖泊水流动小,水质优良使河流含沙量低,水质好;维多利亚湖纬度较低温度高,可以使河流平均水温高。
(2)气温特点从气温数量高低与变化(季节、年际、日变化)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乌干达年平均气温较高,终年较温和季节变化小,年较差小。
影响气温因素从纬度、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大气环流、人类活动分析。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但地处高原,使乌干达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要温和;湖泊多,面积大,受湖泊调节作用显著,季节变化小。
(3)咖啡是热带种植园农业,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从气候(降水、热量、光照)、地形、土壤、水源四方面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技术经济因素:良种、化肥、机械、灌溉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三国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平均气温高,光热充足;同时又在东非高原,日较差大养分积累多;当地土壤肥沃;河湖较多,水源丰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政策支持。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
材料二:
? 2009年9月,川藏铁路正式动工。该线全线贯通后成都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康定、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千米。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组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彩带,既有无限魅力又考验着这项伟大的工程。
材料三:
? 川藏铁路沿线自然资源富足,其中玉龙铜矿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铜矿床之一,探明储量达650万吨。川藏铁路的修建,还将打通我国与南亚的陆路经贸通道。目前西藏的亚东和聂拉木口岸是我国通往南亚印度、尼泊尔的两个重要陆路口岸,拉萨通往亚东和聂拉木口岸的出境通道也已纳入我国中长期路网规划。
(1)川藏铁路从拉萨到成都跨越了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一、二、三)级阶梯。填出序号代表的地形单元: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川藏铁路对西藏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川藏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举两例修建该铁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二;横断山脉;雅鲁藏布江谷地
(2)构成了西藏与内地的又一条通道,有利于西藏丰富资源的开发;为西藏与内地及沿海地区贸易发展和经济往来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沿线风景雄奇、秀丽,将成为新的旅游亮点;有利于藏族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3)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是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受冻土、高原缺氧和生态脆弱等问题的制约。
(4)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或者生物多样性减少)。(任答2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2008年11月7日(立冬日)我国各地季节状况分布图,回答以下各题。
1.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时问表现为三种季节的最主要原因是2.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的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其形成原因最可能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地形地貌的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
E.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F.锋面活动
G.空气对流强盛
H.受台风影响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由于纬度的差异,冬季我国北方的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日照时数也少于南方,且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故南北温差大。
1.此时,经常有冷空气南下,与暖气团在华南沿海一带相遇,形成锋面,产生锋面雨。西南地区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 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审议通过并正式批准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之后,国家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出台的又一重大区域性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参考答案:(1)中部地区(包括晋、皖、赣、豫、鄂、湘六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
? 位优势。
(2)城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
? 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3)丰富的煤炭资源:山西的大同、阳泉、西山、安徽两淮、河南平顶山煤矿等;巨大的水能资源:三
? 峡、葛洲坝、隔河岩、五强溪、小浪底、三门峡、万家寨等。
(4)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
? 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5)答案要点:①建立“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模式。②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 ③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④防止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⑤
?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⑥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