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42:01
1、综合题 (12分)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图1)和地球位于甲位置时昼夜状况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2分)
(2)每年的?日期前后,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位置,此时是北半球的?节气。与丙位置相比,甲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较?。(3分)
(3)图2中ab为晨昏线,请在该图中用
绘出夜半球的范围。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兖州昼夜长短状况是?,此后半年内兖州的昼长变化是?,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5分)
(4)此时图2中C点为?点钟,该日C点日出为?点钟。(2分)
参考答案:32.(共12分)
(1)自西向东(1分)
(2)12月22日(1分)?冬至(1分) 快(1分)
(3)图略(2分)? 23026/S 或 南回归线(1分)
昼最短夜最长或昼短夜长(1分)变长(1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1分)
(4)12(1分)? 6(1分)
本题解析:第(1)题,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第(2)题,解题关键是甲节气的判断,可连接日地两球的球心,与甲的交点在南半球,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得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位置,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节气。与丙位置相比,甲位置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第(3)题,图2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南回归线,兖州在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昼最短夜最长或昼短夜长,此后半年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兖州的昼变长,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第(4)题,此时图2中C点为12点钟,因为C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平分昼半球,该日C点在赤道上,昼夜平分,日出为6点钟。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但仍属于传统主干知识,设问深度也仅仅限于地球运动的意义层面,学生只要认真读图,运用所学知识就能很好作答。
【方法指导】在高中阶段对公转轨道图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基本上左右两个被固定为夏至日和冬至日这两天;上下两个被固定为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因此判断的时候可根据此特点进行判读。
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做地轴的垂线,即赤道。
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
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即图1中的丙;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即图1中的甲。
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乙为春分日,丁为秋分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杨先生在荆州(30°N , 112°E )工作,在7月份某天早晨8点(北京时间)当他走进单位大门时,发现影子落在自己的正前方。 
小题1:单位大楼有甲、乙、丙、丁四个大门,杨先生走进的大门可能是哪一个?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杨先生走进的大门约在地方时几点时结束阳光照射?
A.12:00
B.13: 28
C.14:00
D.14: 32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当北京为8点时,荆州的地方时为7点28分,此时太阳应位于东南天空,所以当杨先生进门时的影子位于自己正前方时,表明此门应朝向东南,结合图中指向标,对比四个大门,只有甲大门朝向东南,故选A。
小题2:当太阳辐射方向与甲大门的朝向垂直时,甲大门结束阳光照射,因太阳在天空中每小时运行15°的角度,那么从杨先生进门起,也就是从当地地方时7点28分起,再过6小时就结束阳光照射,其当地地方时应为13点28分。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4小时。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B与C的值及20°N处的等值线向西弯曲的原因(?)
A.50、100;大陆东岸有寒流经过
B.50、100;大洋西岸有暖流经过
C.50、200;大陆东岸有寒流经过
D.50、200;大洋西岸有暖流经过
小题2:该图为甲地和上图中A地某日太阳高度变
化示意图,则甲地的地理坐标可能为(?)
A.(0°,135°W)
B.(20°N,135°W)
C.(0°,45°E)
D.(20°N,45°E)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为50,有等值线变化规律可知,B为50,C为闭合等值线,其两侧等值线都为150,故C只能是150或200,这样排除A、B。20°N处的等值线向西弯曲的原因是大洋西岸有暖流经过。故选D。
小题2:读图可知:
(1)甲地的昼长为12小时,故甲地在赤道上,对应的纬度为0°。
(2)甲地的正午时刻(即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比A地早7个小时——每相差一个小时经度相差15°,A地为120°E,则甲地在A地以东7X15=105°,即45°W。故选A。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等值线的判读、甲地昼长的判断及甲地的正午时刻出现的时间成为解题的突破口。考查对地理规律与原理多种形式的量化表述能力。以所给图片为素材,要求考生进行数据获取、以“数”说“理”,并进一步解释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对应点的地理位置。本题虽有难度,但区分度良好。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的更替
B.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向
C.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地球公转而产生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昼夜的更替、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向是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是一个旋转体,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所以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目,难度较小。学生熟练应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产生时差、水平物体运动地转偏向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