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42:01
1、单选题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后回答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肯定位于西半球的是? ( )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丁
小题2:判断甲地位于丙地的? (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四地昼长可求出四地正午的当地时间,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四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这样就可求出四地所处的经度,然后找出位于西半球的地点即可。经计算可知,甲地位于120°E经线上,乙地正午的北京时间不确定,故乙地所在经度不确定,丙地所在经线为172.5°E,丁地所在经线为75°W,所以丙、丁两地一定位于西半球。
小题2:根据甲地的昼夜长短判断甲地位于赤道,而丙地出现昼长夜短,此时为12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判断南半球昼长夜短,丙地位于南半球,结合上题分析的两地的经度位置判读,甲位于丙地的西北方向。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当地正午12时的北京时间可计算当地经度。12月时的昼夜长短状况可判读当地的纬度。本题还可考查四地的纬度高低判断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若在东经160°.南纬28°沿东经160°向北发射导弹,射程为300千米,落弹点将可能在
A.东半球低纬度地区
B.西半球中纬度地区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北半球热带地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南半球的160°E向北发射导弹,弹着点的纬度一定低于28°S,故位于低纬度;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影响,故弹着点的经度位于160°E的西侧,即小于160°E,位于东半球。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差异和纬度变化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入轨后状态正常。此时伦敦(中时区)的时间是
A.2011年9月28日13时16分
B.2011年9月30日13时16分
C.2011年9月29日13时16分
D.2011年10月1日5时16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北京时间采用东8区的区时,伦敦采用中时区的区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此时伦敦(中时区)的时间是21:16-8:00=13:16.即2011年9月29日13时16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熟练掌握区时的换算方法即可轻松作答。
【思维拓展】区时计算的方法
(一)、直线法
所谓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数。如已知北京(东八区)为上午10时,求东二区的区时。就可以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开始向西数时间10、9、8、7、6、5、4,一直数到东二区,正好是4时,那么东二区的区时就是上午4时。这种通过数数的方法最好避开日界线。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二区分开。如果计算中确实要经过日界线,在直线上可以把东西十二区直接标成十二区,以免把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数成两个时区而出现错误。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虽然显得有些笨拙,但结果非常可靠。但是这种方法有时也许会很烦而且不管用,特别是涉及到地方时计算时。
(二)、公式法
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当太阳直射23°26′N时,是每年的
A.春分日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直射点的位置。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23°26′N时,是每年的夏至日。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该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乙→丙
B.甲→乙
C.丙→丁
D.丁→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图可知:P点处于近日点附近,时间为1月初,地球公转最快,根据地球公转方向推断乙点对应日期为3月21日,节气为春分日,丙点对应日期为6月22日,节气为夏至日,丁点对应日期为9月23日,节气为秋分日,甲点对应日期为12月22日,节气为冬至日,甲→乙段过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所用时间最短。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在于近日点与甲乙丙丁四点节气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