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6:04:32
1、单选题 我国北方有些居民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A.光照较强
B.风沙大
C.冬季寒冷
D.雨水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窗户的主要功能是通风,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冬季风强,故有些民居没有后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从民居特征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的角度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
A.甲乙两地昼夜相等
B.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
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小题2: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
C.河流结冰期长
D.低山丘陵广布
小题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小题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B.纬度位置
C.盛行风向
D.海陆位置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元旦,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甲的昼长比乙短;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比甲大;乙地的纬度比甲低,线速度乙比甲大。
小题2:甲位于华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都属于季风气候。乙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无结冰期,广泛分布红壤,低山丘陵广布。
小题3:甲地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乙地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
小题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主要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角决定的,和纬度有关。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小题。
| ① | 年均温 | -3.6℃ |
| 年降水量 | 355mm | |
| ② | 年均温 | 4.9℃ |
| 年降水量 | 881mm | |
| ③ | 年均温 | 6.8℃ |
| 年降水量 | 361mm | |
| ④ | 年均温 | -0.4℃ |
| 年降水量 | 630mm | |
| ⑤ | 年均温 | 3.6℃ |
| 年降水量 | 523mm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本区域包括黑、吉、辽和内蒙古东部。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该地区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特别是西部地区受大兴安岭的影响,山地的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该区域南部为暖温带,中部为中温带,北部为寒温带,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由此判断Ⅲ位于最南部、最东部,年均温最高,年降水量最多,应与②相对应;I与Ⅲ纬度相近,只是离海较远,气温与其相似,年降水量比Ⅲ少,因此I与③相对应;同理Ⅱ与⑤相对应,Ⅳ与④相对应,Ⅴ与①相对应。故选D。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②位于区域最南部、最东部、③位于大兴安岭南侧。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主要是由于地形,海陆位置的差异及季风强弱的不同造成的。两地纬度接近不是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气候的差异主要是纬度位置、下垫面不同造成的,解答时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地理信息,据此完成28~29题。
| 经纬度 | 104°E、31°N附近 |
| 海拔(米) | 505 |
| 七月平均气温(℃) | 25.8 |
| 一月平均气温(℃) | 5.6 |
| 年降水量(mm) | 976 |
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松嫩平原与洞庭湖平原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A.同属温带地区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同属东部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两地都位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