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环境与环境问题》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三)

时间:2019-07-03 04:42: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我国的河流中,水污染状况可能最严重的是:
A.珠江
B.海河
C.塔里木河
D.松花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河流水量较少,而沿河工业发达,则水污染状况可能最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说出甲、乙两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4分)
(2)提出保护乙地区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甲地区:水土流失(2分);?乙地区:水污染、湿地减少(2分)。
(2)①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②实行退田还湖,增大湿地面积;③附近山区植树造林,减少泥沙入湖;④依法保护湿地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任答3点,合理即可,6分)


本题解析:
(1)图中经纬度位置示意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部(110°E,30°N),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甲地位于山地坡地,坡度较陡,在多暴雨的气象条件下,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乙地位于河流下游,平原,湖泊沿岸,该处是我国人口、城市密集地区,因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湿地(湖泊)面积缩小,水污染等。
(2)针对乙地的水污染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针对湿地(湖泊)面积缩小,可采取的措施有行退田还湖,增大湿地面积,附近山区植树造林,减少泥沙入湖,依法保护湿地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等。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环境问题属于按地理空间划分的是
[? ]
A、大气污染问题
B、生态破坏问题
C、工业环境问题
D、全球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完成1~2题。
1、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
[? ]
A、钢铁
B、机电
C、纺织
D、电子
2、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
? 的市场称为
[? ]
A、煤市场
B、碳市场
C、石油市场
D、天然气市场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3题。
?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
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
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
小题2: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
小题3: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C.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环境问题。
小题1:图中①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亚欧大陆内部,因此反映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问题;②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该地区酸雨问题表现突出;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我国东南、东北林区,应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主要分布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以及我国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故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表现突出;⑤分布在海洋中,应为海域污染问题;因此B选项正确。
小题2:欧洲的酸雨主要成分是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工业排放的废气、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是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组成的,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而建筑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粉尘,其不能形成酸雨。
小题3:图中①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其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