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25:36
1、单选题 为了将水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在2015年能从目前的19%提高到40%,我国计划共修建水电站22 000座。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我国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6.8亿千瓦,但可以开发利用的只有3.8亿千瓦,这主要是因为? (? )
①水电站建设周期长,投资大
②建水库筑坝拦水,要淹没农田、迁移居民
③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
④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有些地区不宜建坝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小题2:水厍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破坏了流域内的水平衡
④引发库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水能开发程度低,主要因为我国水能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而西南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因水库造成的土地淹没面积大,移民量大。注意3.8亿为“可以开发利用”,故与水电站建设周期和投资成本、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的关系不大。
小题2: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是水库对周围环境的有利影响,①错误;山崩、泥石流发生主要因为长时间降水,山体断裂发育,存在大量松散堆积物,沟谷陡峻等原因,④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河流水能资源开发的基本概况和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6分)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位于呼伦贝尔高原上的满洲里市是一座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行政上为县级市,归属呼伦贝尔市(地级市)管辖。下图分别为满洲里市2012年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特征饼状图。
材料三?呼伦贝尔高原上河流纵横,湖沼众多。其中呼伦湖为中国第四大,北方第一大湖;但近年来湖泊水位不断下降,水污染也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堪忧。
(1)分析呼伦湖近年来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4分)
(2)分析满洲里市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特征的形成原因。(8分)
(3)根据自然环境与工业结构,列举满洲里应积极发展的具体工业门类。(4分)
参考答案:
(1)湖泊水量减小,自净能力下降(2分);重工业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2分)。
(2)重要陆路口岸,边境贸易业发达(2);旅游资源独特,旅游业发达(2);农业以游牧业为主,第一产业产值低(2);煤炭资源丰富,重工业较发达(2)。
(3)畜产品加工业(2);水产品加工业(2)。
本题解析:
(1)湖水的污染程度与污染物的排放和湖水的自净能力有关。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满洲里市工业结构特征饼状图上重工业比重很大,达96%,重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多;材料三有近年来湖泊水位不断下降,说明水量减少,湖水净化能力下降。由此可以归纳呼伦湖近年来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湖泊水量减小,自净能力下降;重工业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
(2)先归纳下满洲里市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特征。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小。工业结构特征重工业比特别大。根据满洲里市区位条件来分析产业结构特征的原因,从地理位置看是口岸城市,所以边境贸易业发达;满洲里市是一座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的城市有“东亚之窗”的美誉,说明旅游资源独特,旅游业发达;满洲里市位于呼伦贝尔(草原)高原上,农业以游牧业为主,第一产业产值低;根据图中交通(铁路)、煤炭等与工业区位有关的信息分析工业结构特征,满洲里市所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所以重工业较发达。
(3)目前满洲里市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过大,应根据自然环境和发展条件提高轻工业的比重。轻工业可以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满洲里市有优质的温带草原,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可以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呼伦贝尔高原上河流纵横,湖沼众多,其中呼伦湖为中国第四大,北方第一大湖。说明当地渔业比较发达,可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010年6月17日是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正如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所定义的那样,气候变化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据此回答11~13题。
小题1: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小题2: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碍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3: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治沙工程措施是( )
A.钻孔深栽
B.飞机播种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荒漠化问题。第11题,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有: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大;多大风天气;地表物质疏松;植被少。但荒漠化发展的决定因素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小题2:第12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主要是因为地处内陆,离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阻挡了水汽深入,故受海洋水汽影响小,气候干旱。
小题3:第13题,下列属于治沙工程措施的只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表,完成问题。
小题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水库坑塘 海涂水田
小题2: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效益和阅读表中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题1:根据表内数据?正值——湿地面积增加负值——湿地面积减少?将每一种湿地的相关转化数据进行累加可以计算出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小题2:综合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该区域2004年比2000年湿地面积增加随着湿地面积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水鸟栖息地都会增加生态环境会有所改善。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截止2007年,世界市场30%以上的风电设备来自丹麦。2007年该国的国家电网中,风能发电所占比例达到22%,预计2025年将达到50%。读图8,甲图为“丹麦地理位置示意图”,乙图为“2007年丹麦所有风力发电机组一年中风力发电量的变化图”,完成18题。
丹麦发电量发生季节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哪一因素有关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北大西洋暖流的减弱
D.风向的季节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根据乙图所示:丹麦的风力发电冬季大于夏季,主要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位置移动有关。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风带向北移动,丹麦的风速较小。冬季风速较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