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7-03 04:25: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交通运输对一个地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读某国的一条交通线路修建说明表,回答问题。

项目
说明
地理位置
深处大陆内部,和外界交流渠道少
环境特征
地质:多断层、地热、且岩石脆弱
地形:山区和高原
气候:夏季多暴雨、冬季多暴雪、气候严寒
生态:各种原始状态的生物群落
成本
长度约为2080千米,估算建设成本约合近百亿美元
小题1:该国花费巨资修建该条交通线路的效益有(  )
A.通过物资的流通,促进该地区和外界的交流
B.可以促进当地居民大部分出国旅游
C.可以大力开发各种生物资源
D.减少暴雨、暴雪天气的发生
小题2:修建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是(  )
A.空运
B.铁路
C.管道
D.水运
小题3:该交通运输方式修建过程中,你认为可预见出现的问题有(  )
A.当地城市数量快速增加
B.可能会破坏当地的地热资源
C.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暴雨和狂风
D.可能会加剧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建设。
小题1: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深处大陆内部,对外交流不便,因此修建铁路可以加强该地与外界的交流、加快物资的流通,同时也可充分地利用该地的原始生态群落发展观光旅游。但注意题目要求的“效益”。
小题2:由于该地的交通线较长,且该地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说明水运条件也不利,故判断修建的运输方式为铁路。
小题3:在交通线的修建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很可能会影响到当地原始状态的生物群落,也可能因为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分)到2012年底赣州城镇化率为39.34%,2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增至5个。2013年5月下旬,《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向社会公示。预计到2030年,赣州都市区将成为我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城乡一体化的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
读《赣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中国新“圈子”运动刺激经济》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规划》在中心城市空间区建设中,将构筑“一核、五心、三轴”的都市空间发展总体结构。“三轴”指的是国家级产业拓展轴、都市服务拓展轴、新兴功能拓展轴。
指出“拓展轴”依托的主要区位因素并说明原因。(6 分)
(2)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把产业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称为增长极。点轴模式是从增长极模式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开发模式。《规划》区域开发将实现由 “极”到 “轴”,再由“轴”到“面”的时序发展。
《规划》将优先发展中心城市,说明其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8 分)
(3)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导方针。
《规划》将积极融入“海西城市经济圈”。简析其主要区位依据。(6 分)


参考答案:
(1)因素:交通干线。(2分)
原因:①、便捷的交通网线是实现人和物的快捷空间位移的先决条件。(2分)②、有效地降低城市运营成本,能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2分) ③、城市是区域内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产业高度集聚的场所,有密集的要素流动。
(2)依据:可总体上降低城市都市区经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2分)
①、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可节省交通、通讯、管网等基建投资;(2分)②、促进中心城市产业聚集,促进专业化和企业协作,提高增长极的辐射能力。(2 分)③、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促进可持续发展。(2分)
问题:①、减轻环境污染。(2分)②、防止交通拥挤。(2分)
(3)依据:①两经济圈,资源环境、产业经济结构互补性强。(2分)②赣州城市经济圈是海西城市经济圈最近经济辐射区(地缘相连,交通便利)。(2分)③共为客家文化区;或全国范围内协调发展。(2分)


本题解析:
(1)从材料“赣州都市区将成为我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城乡一体化的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此形成的“三轴”指的是国家级产业拓展轴、都市服务拓展轴、新兴功能拓展轴。可以看出要实现这一目标都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因此实现规划的主要依托是交通。
交通运输的主要作用:要成为“四省通衢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需实现人和物的快捷空间位移,能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要实现都市服务区需要实现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产业高度集聚的场所有便利的流动,这些都依赖于便利的交通运输。
(2)任何经济的发展方式都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衡量下的结果。从经济发展来说任何发展都是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优先发展中心城市说明为集中发展,集中可以产生集聚效应,集聚可以降低成本,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集聚可以共用基础设施: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可节省交通、通讯、管网等基建投资;集聚可以促进专业化和企业协作,提高增长极的辐射能力;集聚可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促进可持续发展。但聚集也会带来争水、争地、争劳力、基础高施压力大、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问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海西城市经济圈”是台湾海峡西面的城市经济圈,主要分布在福建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赣州城市经济圈是海西城市经济圈最近经济辐射区(地缘相连,交通便利);海西城市经济圈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但资源较少,有产业转移需求。赣州城市经济圈为中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源丰富,可以接纳海西经济圈的产业转移。两经济圈,资源环境、产业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两地区共为客家文化区,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容易融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全面开工建设。读图17,回答问题。

小题1:与京沪铁路相比,京沪高速铁路
①投资更少?②客运能力更大
③运输速度更快?④占地较少
⑤运价较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小题2:京沪高速铁路的修建,最可能促使沿线
A.地价、房价下降
B.人口更大规模地向北京和上海迁移
C.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部门向中小城市转移
D.站点附近商业网点的建立和发展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交通线建设。
小题1:高铁建设较普通铁路的投资更高,故运价较高,①⑤错误。
小题2:该高铁建设利用改善北京和上海之间的交通联系,利于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故站点附近将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江苏省铁路网示意图”,完成(1)——(2)题。
?
(1)对扬州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的铁路线是
[? ]
? A、陇海线
? B、京沪线
? C、新长线
? D、宁启线
(2)某班同学分组对各条铁路线进行综合调查,不应有的结论是
[? ]
? A、陇海线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
? B、京沪线客、货运输的压力最大
? C、宁启线建设利于长江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
? D、新长线建设是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参考答案:(1)D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线,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的又一条国土开发性主干线。读兰渝铁路示意图,回答37~38题。

小题1:关于兰渝铁路沿线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穿越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B.跨越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年降水量小于800 mm,植被以森林为主
D.跨越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小题2:以下关于建设兰渝铁路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西北和华中地区铁路布局更加合理
B.促进南允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C.缓解陇海、宝成等铁路的运输压力
D.重庆将成为川黔、湘黔、兰渝等铁路的交汇点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交通线建设。
小题1: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兰州在黄河谷地,故选D项。
小题2:兰渝铁路连接西北和西南,故对华中地区的铁路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该铁线建设利于促进南允的经济发展,但不一定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B错误;湘黔线在长江以南,不可有与其他铁路在重庆交会,D错误。该铁路线建成后方便了从兰州到重庆的交通,而不必绕道陇海线、宝成线等,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