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4:18:55
1、单选题 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示①表示岩层发生弯曲,为褶皱,属于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图示②表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的结果;图示③表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图示④表示岩层发生断裂、错位,为断层,属于内力作用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岩层变化判断地质构造,并能结合地貌特征判断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即可。能抓住景观图示的岩层的变形变位和地貌形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地壳运动
D.侵蚀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外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内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包括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并注意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长江干流荆江部分河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图中“九曲回肠”景象的地质作用主要是2.下列组合表述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a处有聚落分布的原因之一是因为a处处于泥沙淤积岸;
②若流向朝东南方向,则航运主航道都应靠近b、c岸;
③如果d村落的地势已低于河流水位,则最应该加固的河岸是c处;
④若干年以后a、b间的河道可能会因为河流改道而形成牛轭湖。3.如果在b处底层中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那么这些化石是在下图所示的哪个环节作用下形成
A.流水侵蚀、堆积
B.地壳的水平挤压
C.地表断裂凹陷
D.冰川搬运、侵蚀
E.①②
F.①③
G.②③
H.①④
I.①
G.②
③
④
参考答案:1. A
2. D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有主次之分。河谷的形成主要的地质作用是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
2.a处位于曲流的凹岸,为堆积岸。b位于曲流的凸岸,为侵蚀岸,水较深,利于航运,c位于此平直河段的左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为堆积岸,水较浅,不适合航运。因曲流凸岸侵蚀,凹岸堆积,若干年后,河流会自然地“裁弯取直”,河流改道,会导致a 、b间的河道废弃而成为牛轭湖。
3.化石出现在沉积岩中。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甲、乙、丙、丁分别对应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而1、2、3、4分别对应的地质作用为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高温重熔,沉积岩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考点:该题考查 河流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地壳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题。
1.甲图所示地貌名称是2.乙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是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背斜
E.流水侵蚀
F.流水沉积
G.风力侵蚀
H.风力沉积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甲图所示地貌名称是山麓冲积扇。正确答案选C。
2.乙图所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其形成原因是流水沉积。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分布区
外力作用形式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主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
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干旱地区
风力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黄土高原的形成
沙丘、沙垄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冰川
U谷、冰斗、刃脊、角峰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2.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E.东北地区
F.东南地区
G.西北地区
H.西南地区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沙丘缓坡一侧为迎风坡,陡坡一侧为背风坡,并结合指向标判断风向。
2.图示等高线地形判断为沙丘,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沙丘地貌及外力作用。
点评:本题基础性强,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要求对指向标、等高线分布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