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5:23:55
1、综合题 图16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3分)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2分)
2010年11月以来,长江中下游降水持续偏少,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五成,发生了较严重的冬春连旱。专家评价此次大旱已经达到“极端气候”标准, 50年一遇大旱 。
(4)写出旱灾带来的主要影响,简述为了减少本次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4分)
参考答案:
(1)②区。该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2分)
(4)影响:地表(河湖)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土壤墒情变差);农作物缺水;生产生活用水缺乏(人畜饮水困难)。(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共2分)
措施:国家政策支持(或:政府大量资金投入),跨区域调水,人工增雨,抽取地下水,合理灌溉。(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共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示:②区旱灾最严重。主要原因是该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所以②区以春旱为主,③区以伏旱为主。
(3)①区位于东北地区,春旱带来的次生灾害是森林火灾,监测手段为遥感技术。
(4)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与防治。旱灾的主要影响是地表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农作物缺水;生产生活用水缺乏。措施有国家政策支持,跨区域调水,人工增雨,抽取地下水,合理灌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地震及次生灾害示意图,做1 ~2 题。
?
1.下列次生灾害若填入图中空格处,不合适的是?
[?]
A.崩塌?
B.泥石流?
C.海啸?
D.台风
2.下列结论不能直接由图中信息得出的是?
[?]
A.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关联性?
B.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诱发性
C.地质灾害具有分布的广泛性?
D.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冬半年冷空气大举南下,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灾害性天气。据此回答36、37题。
小题1:图6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
小题2:寒潮经过有年利于减少
A.蒸发量
B.交通事故
C.用电量
D.病虫害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寒潮源地为蒙古西伯利亚附近,为高压系统,北半球为顺时针从中心向四周辐散。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寒潮经过能够加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增加居民用电量,但是寒潮有年利于减少病虫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当地时间8日8点50分,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据报道仅在巴基斯坦共造成53182人死亡,75146人受伤,灾后重建资金至少需要50亿美元。据此完成10-11题1.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2.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E.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
F.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
G.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H.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震。
1.南亚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A项地震发生的频率不会因人类而发生变化;错误。B项地震是对人类造成危害程度最高的自然灾害之一;错误。C项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大于发展中国家;错误。D项建设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缩小”灾害影响。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宜的是
[? ]
A.长江截流——夏季
B.黄河调水冲沙——冬季
C.珠江口补淡压咸——冬季
D.海河紧急泄洪——春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