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五)

时间:2019-06-29 15:06: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欧洲西部有许多由河流和运河构成的内河航运网。据此完成题。
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因为欧洲西部(?)
①经济发达? ②地形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降水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自然因素的要求,故经济发达不属于自然因素,水能资源丰富与河流航运条件的开发无关,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流量较大、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无冰期等自然因素对河流航运影响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强。学生只要掌握“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差异,并掌握影响河流航运条件的主要因素等知识性内容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河流开发的一般分析思维。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深刻影响着人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森林的生态功能。“地球之肺”,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故主要从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角度分析。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科研所对我国东北某省M区域的湿地环境进行了考察研究。科研人员在针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30年来该区域内7月平均降水总体趋势在减少,7月日平均气温在升高,湿地的“冷湿”效应正在逐渐向“暖干”方向转变。图1示意研究区域,图2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

图1?图2
(1)据图简要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原因。(6分)
(2)推测30年前该地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的主要原因。(8分)
(3)针对该区域环境的变化,科研人员将有可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得到落实当地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哪些改观?(8分)


参考答案:
(1)农田面积扩大,建设用地增加,湿地面积缩小。(3分)城市发展规模与农田规模的扩大(3分)
(2)由于湿地面积大,有长期或季节性积水,(4分)地表增温缓慢,近地表空气湿度较大,因此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4分)
(3)控制湿地开垦规模,对不适合开垦地带退耕还湿;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4分)
湿地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增强;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会减少。(4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据图可知,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有湿地、农田和建设用地三类,依据柱高和建设用地变化曲线来叙述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而很容易推出变化原因。
(2)可以从30年前湿地面积较大,对局地气候冷湿影响较大,另外30年前全球气候变暖不明显,叙述合理即可。
(3)可以从退耕还湿,加大科技,发展绿色农业,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方面入手;生态环境的改观可以从湿地对环境的作用考虑,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消除污染等。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湿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美国某区域示意图,阅读图示及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维斯塔运河附近的A点是已停用的运河,有人建议,可在此地建一个天然气发电厂。发电厂既能发电,又能提供就业机会。厂家还应计划把25%的维斯塔河水调入运河。一家名为“幸运”的矿场已废弃了60多年。而今又有一家矿业公司取得了重新开采的许可。预计使用现代技术能够开采出2835万克黄金。
(1)简评将维斯塔河的水调入运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幸运”矿的重新开采,对卡尔顿、维斯塔城的居民所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维斯塔运河引水口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影响河流的自净能力及水生态系统;降低输沙的动力,湿地与河口三角洲的消长演变。
(2)“幸运”矿的重新开采,会破坏该地的森林、植被等,使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影响河流的水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水质变差。黄金开采、冶炼所产的尾矿及使用的冶炼材料常含有有毒物质,降雨时随地表径流汇入河流,污染河水。河流泥沙淤积加重,洪灾发生机率增加,危及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中A城市作为闻名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赢得了华夏“煤都”的盛誉。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解放后我国在A城市适当发展纺织工业,主要是考虑到
A.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B.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
C.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平衡职工性别的社会需要
小题2:图中以太原为起点向北并沿滹沱河向东的交通线,联系两大地形区,跨越地势两大阶梯。影响该交通线走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资金
B.地形
C.泥石流
D.水源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注意材料信息“A城市作为闻名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而在重工业基地附近发展轻工业,主要是为了调整职工的性别比需要。
小题2:直接根据图示的铁路线走向分析,铁路线走向避开陡坡,沿地势平坦地区延伸,故判断影响该交通线走向的主要区位因素为地形。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材料和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影响工业布局和交通线走向的主要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