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3:58:29
1、单选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 )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逐步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结合课本所学不难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
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中亚地势总体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中亚地区位于亚洲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植被以温带荒漠为主,境内多为内流河和内流湖。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的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2007 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2008年5月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北极区域成功着陆;2008年9月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据此回答1~2题1.文中叙述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2.文中提到的太阳系外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E.行星上有岩石
F.行星上可能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G.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H.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根据叙述:“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2008年5月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北极区域成功着陆;2008年9月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所以共有三级天体系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运行轨道安全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约为150C,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小。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部的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文中提到的太阳系外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行星上可能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曲线中:2.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
减少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
A.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E.太阳高度
F.地势高低
G.云量厚度
H.植被状况
I.云量增加
G.气候变暖
环境污染
人口增加
参考答案:1. A
2. A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数值最大的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其次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可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图中低纬度数值小高度数值大的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因为高纬度冰雪覆盖,反射率高,因此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③表示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④表示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2.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是影响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地势高低、云层厚度、植被状况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会产生影响。
3.④表示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近年来因为全球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使两极地表反射率降低。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候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地球位于下列哪组行星之间
A.金星与火星
B.水星与火星
C.火星与木星
D.木星与土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其中地球介于金星与火星之间。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