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3:58:29
1、单选题 ?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时期。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回1—2题。 
1、图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
B、近7千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正 确的是
[? ]
A.地质时期的三次大冰期之间相隔3亿~4亿年
B.中生代的冰期出现在侏罗纪,那时恐龙繁盛
C.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D.踞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是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10 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5 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问题。
小题1:公元后l5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时段是
A.1470~1520年
B.l620~1720年
C.1840~1890年
D.1910~1950年
小题2: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江淮一带遭受寒潮侵袭次数增加
C.竹类分布向黄河流域扩展
D.野象栖息的最北界北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时期的全球气候变化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注意题目要求“公元后”15世纪,故只有1900年之后,我国的气温距平大于0,即处于温暖期。
小题2:挪威雪线降低反映气候变冷,故我国遭受寒潮的影响增大。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分析“近年来大气中CO2的增长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近年来CO2增长的曲线是 _______________。
(2)计算一下1958~1968年十年间CO2平均每年增加_____________(ppm)。
(3)为什么大气中CO2的含量与日俱增?
(4)大气中CO2的增多对气候有何影响?
(5)列举一、二项事例说明由于CO2的增多,使气候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后果。
参考答案:
(1)C?
(2)0.7?
(3)由于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大量CO2,加上森林大量被砍伐所致。
(4)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
(5)两极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如现在温带由于气温升高,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干旱的地区将变得更加干旱;亚寒带某些地区则因气温升高,将会适应温带作物的生长。(任答2点)
本题解析:
第(1)题,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断上升,尤其是1950年以来,上升更为明显,由图可以看出,C曲线符
合。
第(2)题,由图可知:1958~1968年十年间CO2平均每年增加(318-311)/10=0.7pmm。
第(3)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有:一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第(4)题,据图分析: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波动上升。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是: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升温。大气中CO2的增多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等方面。
小题3: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国际合作。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学生还需明确:(1)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其原因为①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②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2)全球气候变暖的缓解措施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国际合作。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左邻右舍分别为
A.1 2
B.4 5
C.4 6
D.2 4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距离依次判断,地球两侧为金星和火星。
点评:知识性试题,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