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6:09:21
1、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D四点的节气(北半球)是A、??B、??
C、??D、?;
(2)当地球位于C点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是?,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3)地球公转至?点时,我国东部地区出现高温多雨的天气;
(4)从D到A太阳直射点将向?(南或北)移动,到A点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是?;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是?。
参考答案:
(1)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2)南回归线?昼短夜长?
(3)A?
(4)北?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位置。A为夏至、B为秋分、C为冬至、D为春分。
(2)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位于C点时,对应的节气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南回归线太阳高度为90°,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北京昼短夜长。
(3)本题考查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
(4)D为春分,A为夏至,从D到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南半球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
点评: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等判断地球的节气“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a、b两城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旗杆(等高)的影长及朝向如图,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a、b两城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地转偏向力比b地大
B.a地自转角速度比b地大
C.b地昼长的变化幅度比a地大
D.b地自转线速度比a地大
小题2:若a、b城位于同一大陆,则该大陆可能是
A.澳大利亚大陆
B.亚欧大陆
C.非洲大陆
D.北美大陆
小题3:当a地杆影长为0时,则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北京的白昼比广州长
C.华北平原开始播种小麦
D.恒河正处在枯水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小题1:a、b两地夏至日和冬至日影子朝向在变化,表明两地都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从长度来看,a地在北半球,b地在南半球,a的纬度高于b的纬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纬度越高昼长变化幅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故选A项。
小题2:根据上题分析,若a、b城位于同一大陆,则该大陆位于赤道两侧,故非洲符合。小题3:由于a地在北半球,当a地杆影长为0时,表示太阳直射北半球,但直射点可能向南移,也可能向北移。故只有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图表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该沙岛最后将可能?(?)
A.与 M岸相连
B.与M、N两岸相连而消失
C.与N岸相连
D.沙岛将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
小题2:依此原理,长江入海口的南岸 (?)
A.以泥沙沉积为主
B.适合修建海水浴场
C.将与江心沙岛相连
D.适合建设港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于该河流位于我国北方,即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结合图示水流都向右岸的M冲刷,故泥沙主要淤积于左岸N处,故沙洲将逐渐与N岸连接。
小题2:按此原理,长江位于北半球,水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故水流都向右岸即南岸冲刷,则南岸水深,适宜建港口。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常规考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并结合图示画图分析更直观、清晰。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面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
1.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A.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B.农历不同的日期看到月相的变化
C.航海过程中航船吃水变深
D.地球上气候的变化
2.秋分日可能是图中的哪些点
A.a? B.c? C.e? D.d
3.图中的点北半球的昼时最长
A.a点? B.c点? C.d点? D.b点
参考答案:
1.D
2.B
3.D
本题解析: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的变化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对气候、电离层和地球磁场的影响。从示意图中可判断出b为夏至,d为冬至,从而可得出c为秋分,a、e为春分;根据直射点的移动可推断出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即北半球下半年时昼长夜短,可判断出从a、e点开始北半球将昼长夜短,b点达到最长。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是
A.夏至
B.立夏
C.立冬
D.冬至
小题2: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称为“冬至一阳生”。从地球运动的规律来看,这是因为
A.冬至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阴阳平衡
B.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白昼逐渐增长 ,阳气回升
C.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阳气最盛
D.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得到太阳辐射最多,阳气最盛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考察昼夜长短的变化。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极昼的范围最大。反之最小。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小题2: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年中获得太阳辐射最少,冬至过后,太阳直射北移,北半球昼渐长,且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断增加,阳生回升。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