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59:48
1、单选题 关于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变化既与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有关
②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③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④气候的变化就是指气温和降水数量的变化,没有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的变化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认识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气候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变化也是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气候变化实际上是指气候要素的数量和分布的变化,所以④选项是错误的。在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素中,人类活动是其中的一个因子。但是在工业革命以来的气候变化中,人类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图,完成问题
1.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2.甲图中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3.若该地多山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甲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4.乙图为甲图中某地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刚好位于O点,则其最佳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E.0.05 km2
F.0.5km2
G.5 km2
H.50 km2
I.②、④
G.②、③
③、④
①、②
①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1. D
2. A
3. A
4.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断和应用。
1.四地段水平距离相同,而④地段等高线最密集,因此平均坡度最大。
2.读图可知,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位于图中东北侧,结合比例尺可量算该区域东西宽约300米,南北长约450米,由此计算出的区域面积约O.135 km2,而实际区域面积要小于0.135 km2,结合选项可知只有A项正确。
3.根据等高线分布判断:②④处等高线“凸高为低”,为山谷,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4.山谷中遇泥石流应沿山坡向高处跑,即②线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回答问题。
1.从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村庄a、b、c、d中发展种植业最具有优势的是2.为发展经济,计划在村庄甲、乙之间修一条公路,最合理的走向是经过
A.a村
B.b村
C.c村
D.d村
E.b村
F.c村
G.e村
H.d村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a村位于小盆地中,地势相对平坦,且有河流流经,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故该村发展种植业的自然区位条件优于其他地区。
2.在山区修建公路,最好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降低施工难度,减小工程量。从图中可以看出,连接甲、乙两村,最合理的走向应经过e村。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判断地形、河流等基本概况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影响种植业分布和公路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249米
B.250米
C.349米
D.350米
【小题2】河滩A、B之间的河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陡崖底部的海拔高度范围为(50,100),而陡崖顶部的取值范围为(250,300),用交叉法可求出陡崖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150,250),而题目中在此范围内的只有A符合。
【小题2】图中地势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则可判断河滩a、b段应由a流向b,而b在a的西北方,故河流的流向大致为在东南向西北。
考点:相对高度的求法,河流流向的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题。
1.图中①表示2.岩石圈包括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E.①顶部
F.②的全部
G.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H.③外部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分层。
1.图示①表示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部分。
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