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59:48
1、综合题 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中虚线MN表示航海线,DP与DQ表示锋面,BC线为晨线。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气压状况多出现于 (1月、7月)。此时N地风向为 风。E地此时的天气状况为 。(6分)
(2)比较此时A与N两地的风力大小,并分析原因。(6分)
(3)图中DP为 锋。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途中天气将如何发生变化? (从晴雨、风向、气压方面简要分析)(8分)
(4)若此时晨线与赤道处经线之间的夹角为20°,太阳直射在 (纬度)。(2分)
参考答案:
(1)1月(2分) 东南或偏南(2分)寒冷干燥(冷而晴或气温低天气晴朗)(2分)
(2) N地比A地风力大(2分) N地等压线比A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2分);N地位于海洋,摩擦力比A地小(2分)
(3)冷锋(2分) 晴雨:晴→雨→晴→雨→晴(2分) 风向:偏西—西南—东南(2分)气压:先变小再变大(2分)
(4) 20°S(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气压分布及海陆轮廓判断,高压中心出现在陆地,低压中心出现在海洋上,所以多出现 在1月。此时N地位于北半球 低压中心的东部,所以风向为东南或偏南风。E地此时受大陆冷高压中心控制,天气状况为寒冷干燥,或冷而晴或气温低天气晴朗。
(2)读图,此时N地等压线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且N地位于海洋,摩擦力比A地小,所以风力大。A地等压线稀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所以N地比A地风力大。
(3)图中DP位于锋面气旋的左侧,应是冷锋。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途中要先经过冷锋,后经过暖锋,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所以途中天气晴雨变化是,晴→雨→晴→雨→晴。风向变化是,偏西—西南—东南。气压变化是先变小再变大。
(4)晨线与赤道处经线之间的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图中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 ,所以直射点在20°S。
考点:等值线图的判读,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水平气压梯度力,晨昏线的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为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指地面接收太阳辐射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处年日照时数为2.影响甲、乙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2770小时
B.2480小时
C.2600小时
D.2880小时
E.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F.地表植被类型的差异
G.大气环流的差异
H.白昼长短的差异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断和气候差异。
1.图示甲处位于闭合等值线中心,应符合“低于低值”,故判断日照时数处于2400---2600之间。
2.日照时数长短主要受海拔、天气、昼夜长短、空气洁净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甲、乙两地日照时数的差异主要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图,等温线a <b< c,回答:
⑴ 该图表示 (南、北)半球;
⑵ 该图 (一、七)月气温分布;
⑶ 图中洋流P属于 (寒、暖)流,若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 渔场;
⑷ 造成图中海陆等温线弯曲方向不同的原因是: 。
⑸ 若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随着这里洋流的流动,
将会产生的后果是:① ②
参考答案:
⑴ 北 (2分)
⑵ 一(2分)
⑶ 暖 (2分)北海道 (2分)
⑷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同纬度大陆温度低于海洋温度(2分)
⑸ ①加速石油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1分)②扩大石油污染的范围(1分)
本题解析:
(1)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可知,是位于北半球。
(2)根据图中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说明是1月的特征。
(3)P是由高温流向低温,所以是暖流。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
(4)陆地与海洋冬夏季节的气温差异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5)本题考查洋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利的是加速净化速度,不利的是扩大污染范围。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某地质考察队对图2区域进行地质研究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某考古工作队在长5千米、宽3千米的长方形区域内进行作业,最实用、最适宜随身携带的地图的比例尺应为
A.1∶100
B.1∶100000
C.1∶5000
D.1∶50000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图。比例尺的公式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题中”最适宜随身携带”决定了该图比例尺的大小,把5千米和选项中4个比例尺分别代入比例尺公式,求出地图的长分别为50米、5厘米、1米、1厘米,显然C项合适。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