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20:27
1、单选题 下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
A.甲乙
B.甲丁
C.乙丁
D.丙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是12月22日的光照图;乙是6月22 日的光照图;丙是二分日的光照图;丁是6月22日的光照图。所以相同的是乙丁。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地位于
A.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0°—23°26′N之间
D.0°—23°26′S之间
小题2: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C.太阳直射赤道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
小题1:根据图示该地2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该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而6月22日,该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说明该地区位于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小题2:根据6月22日该地达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故P点表示冬至日,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同学在我国某地(地处120°E)对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共持续了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小题2:图中a点对应的我国节日可能是
A.端午节
B.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宵节
小题3: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附近,以下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A.日本春光明媚
B.北极出现极夜
C.东南亚华人欢度春节
D.我国白昼变短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冬至以前日出6时,其节气为秋分,夏至后日出6时,为秋分,所以从秋分到下一年的秋分,时间为12个月,故选D。
小题2:图中a点位于秋分以后,也就是9月23日以后,其节日应为国庆节。故选C。
小题3:b点位于春分以后,所以日可能春光明媚;而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出现极昼;此时早已春节已过;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我国白昼变短。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1.表中①、②两地的地理坐标分别是2.在①、②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这一天,太阳直射
A.7°N,50°W; 20°S,100°E
B.40°N,100°E; 20°S,50°W
C.7°N,100°E; 57°N,50°W
D.40°N,20°W; 57°N,100°E
E.10°S
F.0°
G.10°N
H.20°N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1.根据①地昼长于夜,白昼时间较长,所以①地位于北半球,纬度高于回归线,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16.5°,①地纬度为40°N。②地位于南半球,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为43.5°,所以②地纬度为20°S。根据两地地方时与国际标准时的时间差计算经度,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地方时为12:00,所以①地经度为100°E,②地经度为50°W。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关系。距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说明两地距离直射点的距离相等。与40°N和20°S相隔相同纬度差的纬度为10°N。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图为300N的部分纬线,P为北极点,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0N纬线的交点,∠MPX和∠NPY为7.50,PY为00经线。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北纬300以北地区的正午日影都朝北
D.浙江可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小题2: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罗马处在多雨季节
B.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多数迁移到北半球活动
C.杭州湾的盐度达到最大值
D.巴黎盆地的冬小麦开始越冬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信息解读如下图所示。P为北极点->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0N纬线的交点->劣弧MN为夜弧,度数为165°(180°-2×7.5°=165°),该地(30°N)该天昼长夜短,昼长为13小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但没有在北回归线上,所以直射点的移动可能向北,也可能向南,A、B选项错误。北纬300以北地区的正午日影除了北极点朝南外,其他地区朝北,所以C项错误。该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浙江可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小题2: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半年,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多数迁移到北半球活动。A、C、D项所述都在北半球的冬半年都是在北半球的冬半年出现的地理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