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20:27
1、单选题 点Q位于晨昏线上,从Q点垂直上方往下看,可能看到晨昏线与经过该点纬线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垂直方向就是地心与这一点的连线的反向延长线,其特点应该是与当地的地平面垂直的,若Q位于晨昏线上,则垂直于过Q点的地平面的垂线也就垂直于过Q点的所有直线,包括过Q点的纬线和其晨昏线,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是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明白“从Q点垂直上方往下看”的几何意义,熟悉垂直于地平面的线垂直于过这一点地平面内所有线,试题具有较强的空间想像力,同时也要求考生对立体几何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要较强,试题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特点,属于高难度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①--⑤为0°至北纬66°34′之间不同日期的昼夜分布曲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曲线由①→②→③变化的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
A.从北回归线到赤道
B.从赤道到南回归线
C.从南回归线到赤道
D.从赤道到北回归线
小题2:曲线由⑤→④→③变化的时段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缩短
B.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增长
C.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夜逐渐缩短
D.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逐渐增长
小题3:2008年l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70°07′E)”。并为下一步建立天文台作准备。在“昆仑站”进行连续天文观测的最长时段对应的昼长分布曲线位于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④和⑤之间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图中①日期,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③日期,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所以①→②→③变化的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从南回归线到赤道。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图中⑤日期,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③日期,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所以曲线由⑤→④→③变化的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移动到赤道。北半球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短。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意义。南极科考应位于南半球的夏季,但天文观测应选择南极的极夜期,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④和⑤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极大陆处于极夜期。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的第四座航天发射中心将“落户”海南。我国已建成使用的三座航天发射中心是:酒泉、西昌、太原。航天发射中心的选址,要考虑水源、气候、气象、交通、地球自转等因素。读右图回答12~13题。
小题1:与前三座航天发射中心相比,我国第四座航天发射中心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
②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③海上运输方便
④大气能见度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小题2:我国的四座航天发射中心中,同时位于外流区和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海南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我国卫星基地建设的条件。我国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纬度低,低处海南岛,所以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海上运输方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酒泉位于内流区;太原位于中部经济地带;海南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小题1:图甲中CAB为晨昏线的一段,请将其转绘到乙图中。
小题2:图乙的a、c、d三点中,地转偏向力最大的是?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点。
小题3:b点的人影朝?方向。a点的昼长为?小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d点的日出时间是?点钟。
小题4:此时地球公转位于?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北京时间为?月?日? _______时。
小题5:有一架飞机从b点飞往c点,要求走最近航线,其航向变化过程是?。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2:a? d
小题3:西南?24 ?66°34′ ?6
小题4:远日点?慢?6月 22日 17 时。
小题5:先东北再东南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135°W经线的地方时为0:00。据此经线转换。
小题2: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大。则图乙的a、c、d三点中,地转偏向力最大的是a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d点。
小题3:b点位于日出,北半球夏至日,日出东北方向,则人影朝向西南方向;a点位于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白昼时间为12小时;d点位于赤道,该日的太阳高度为66°34′;日出地方时为6:00。
小题4: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7时。
小题5:本题考查大圆航线。一架飞机从b点飞往c点,最短航线为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小题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90°-极圈的度数。当黄赤交角为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故B项正确;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故A项错;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故C项错;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故D项错。
小题2: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的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①错;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0°,④错。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