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18:02
1、综合题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较多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近几年,图中两条河流河口附近出现咸潮,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位于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廉价丰富;地价低廉;著名侨乡;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
(2)耕地减少,土地资源紧缺,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能源紧张。
(3)积极发展核电业,建设了秦山、大亚湾等核电站;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调配工程。
(4)咸潮出现的时间是降水较少的冬春季节;这两个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大。目前解决咸潮的最有效措施是从上游调水,引淡压咸,从长远来看还应该提高节水意识,发展节水产业,同时应该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
材料二
下图分别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甲),福建省全年大风天数分布示意图(乙),某区域图(丙),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图(丁)。?
(1)简述丙图中水系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福建省城市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福建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福建省风力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为了防止大风危害,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是________。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缓解供电紧张状况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
(4)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中小河流众多。
(2)城市主要沿海、沿河分布,交通线沿河谷延伸。
(3)水土流失;沿海强(大)于内地;营造沿海防护林;积极开发水能、风能
(4)与港澳台邻近,是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北承长江三角洲地区,南接珠三角地区,有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交通便利,有福州、厦门等众多良港;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价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产量
C.发展生态农业
D.控制人口数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注意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故“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该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乙、丙图例代表的土地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湿地
B.林地、耕地、湿地
C.林地、湿地、耕地
D.湿地、耕地、林地
小题2: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
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
B.土地石漠化加剧
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小题3: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
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
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
D.有计划地退耕还沼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
小题1:图示三江平原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丙类土地为主,判断丙类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为湿地;而2000年丙类土地大面积较少,而乙类土地利用类型大面积扩大,判断乙类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反映该地区50年代以后的长期开垦湿地;而甲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于山地,判断为林地。
小题2:由于湿地的大面积减少,而导致湿地调节径流量的功能大大减弱,故可能导致旱涝灾害增加。
小题3:针对该地区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过度开垦湿地,故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湿。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面为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和农牧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该地区主要畜种和农作物可以推断该地区大部分区域气候
A.寒冷,降水很少
B.温和湿润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终年炎热干燥
小题2:该地区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
A.西北部
B.东南部及东部边缘
C.中部及南部
D.北部及西南部
小题3:该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应
A.大幅度增加牦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
B.在本地区中西部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
C.由于本区各种牲畜对环境造成了太大破坏,因此应禁止放牧
D.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在河谷低平地区发展种植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区的主要畜种特征是毛长,耐寒;种植的农作物小麦和青稞都是喜温凉、耐旱,所以据此推测该地区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寒冷、降水少。故选A。
小题2:图中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及东部边缘,因此地区降水较多。故选B。
小题3: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表现在热量不足,植被破坏难以恢复,大幅度增加牦牛、绵羊、山羊数量,会破坏草地;水热不足,中西部不适宜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因地制宜适量放牧,不应禁止;因此本区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充分利用高原风光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