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18:02
1、单选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于北京时间4月30日晚8:10分在世博文化中心正式开幕,家住纽约(西五区)的玛丽也想看开幕式直播。据此回答各题。
小题1:玛丽应该选择在当地时间几月几日几时观看?
A.4月30日7时10分
B.5月1日9时10分
C.4月30日9时10分
D.5月1日7时10分
小题2:当我们观看世博会开幕式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角速度、线速度在变快
B.地球自转角速度、线速度在变慢
C.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在变快
D.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在变慢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西五区比东八区的时间晚13个小时,所以时间为4月30日晚20:10分-13小时=4月30日7时10分。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公转运动关系小,公转速度与太阳的距离有关。4月过后,地球距离远日点越来越近,公转角速度、线速度都越来越慢。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
材料二
下图分别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甲),福建省全年大风天数分布示意图(乙),某区域图(丙),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图(丁)。?
(1)简述丙图中水系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福建省城市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福建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福建省风力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为了防止大风危害,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是________。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缓解供电紧张状况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
(4)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中小河流众多。
(2)城市主要沿海、沿河分布,交通线沿河谷延伸。
(3)水土流失;沿海强(大)于内地;营造沿海防护林;积极开发水能、风能
(4)与港澳台邻近,是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北承长江三角洲地区,南接珠三角地区,有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交通便利,有福州、厦门等众多良港;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价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然橡胶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是制造轮胎的原料。天然橡胶喜高温、高湿:年均温在19℃以上,以21℃~27℃为宜;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相对湿度70%~80%;静风向阳,风速<3米/秒。肥沃深厚的土壤:土层厚度>60厘米。热量条件的保证程度,特别是越冬低温状况是橡胶树生长的限制因素。绝对低温<5℃,就会引起寒害;绝对低温<0℃,引起严重寒害,时间较长则引起死亡。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基地。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天然橡胶分布图
?
(1)我国天然橡胶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试从气候方面解释其原因。(8分)
(2)哀牢山西坡的橡胶林多选择在阳坡的山腰部位,并放宽行距;哀牢山东坡地区,橡胶林则选择在北部有屏障且向南开阔的马蹄形环境中,并且要预先营造防护林。分析橡胶林如此布局的原因。 (10分)
参考答案:
(1)纬度低,热量条件好(4分),降水丰富(2分),受寒潮影响小(2分)
(2)西坡受寒潮影响小(2分),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山腰部位降水丰富(2分),选择在阳坡并放宽行距可以充分利用光照(2分)。东坡受寒潮(冷空气)影响较大(2分),马蹄形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气,营造防护林可以减小风速(2分)
本题解析:
(1)阅读材料可知,天然橡胶喜高温、高湿,而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且雨季长,降水多,远离冬季风源地,受寒潮影响小,适合种植天然橡胶。
(2)阅读材料可知,越冬低温状况是橡胶树生长的限制因素。哀牢山西坡,受山地阻挡,寒潮影响小,而山腰地带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且阳坡,热量条件更优,最适宜种植;放宽行距,可以充分利用光照。东坡没有山地阻挡,受寒潮(冷空气)影响较大,且寒潮来自北部,所以北部有屏障,且呈马蹄形地形,可以阻挡寒潮入侵,营造防护林可以减小风速。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问题。
1.关于图中a、b、c、d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④森林破坏严重
A.a处通常用作耕地
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D.d处宜打坝建库
E.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F.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G.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H.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I.①②④
G.①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1. B
2. D
3.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利用。黄土高原源面a可以开垦为耕地;沟谷应该植树造林和打坝建库。b处为缓坡,缓坡适合修建水平梯田,但黄土高原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不足,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自然要素
特性及表现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特性
表现
地理位置
过渡性
①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
③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④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土壤质地
特殊性
黄土由细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孔隙很多
黄土层极易受流水侵蚀
气候及降水
不均匀性
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
②多暴雨
易造成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
频繁多发性
地处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加剧水土流失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据美国《每日邮报》2009年9月1日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结合下图回答题。
1.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2.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E.遥感技术
F.全球定位系统
G.地理信息系统
H.数字地球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要对某地理事物进行变化监测需要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定位和追踪;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结合上题分析,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的动态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则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分析和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掌握“3S”技术各自的基本功能和应用,注意区别三者的基本功能的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