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15:37
1、单选题 如图所示,请选择正确的是
A.从南极看地球
B.M地白昼短于N 地
C.M点正处于黎明时间
D.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M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断。根据自转方向判断图示为北半球,图示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故N点昼夜长于M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
A.③
B.④
C.①
D.②
小题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时( )
A.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B.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移
C.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D.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①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对称分布,有直射现象,所以该地位于赤道。②地有太阳直射,且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北方向,该地位于南回归线。③地有太阳直射,且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该地位于北回归线。④地无太阳直射,且有极夜现象,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天空,该地位于北寒带。根据我国国土跨越的纬度状况,赤道没有穿过我国,我国没有寒带,所以A项正确。
小题2:根据上题分析结果,②地位于南回归线,当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是12月22日左右,北半球的我国气候寒冷;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接近近日点附近);其他三地都位于直射点以北,正午太阳所在方向相同,都位于正南天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示意,据此完成题。
小题1:电影《2012世界末日》是根据古玛雅人预言拍摄的,故事发生在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从3月21日到9月23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快→慢→快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C.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12月21日接近冬至日,故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故选④位置。
小题2:从3月21日到9月23日,由于地球公转先经过远日点,再远离,故判断公转速度快—慢—快,A正确;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但直射点始终位于北半球,故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小—大—小,B错误;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长→短→长;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小→大→小。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进而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全年移动规律,利用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关系判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极昼极夜范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解题方法的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北回归线某地要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那么下列热水器安置方式最合理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应与太阳高度角互余。北回归线春秋分太阳高度为66°34′,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23°26′;夏至日为0°,冬至日为43°08′。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2013年10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此时晨线
A.呈西北 ----东南走向,且与子午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B.呈西北 ----东南走向,且与子午线的夹角逐渐增大
C.呈东北 ----西南走向,且与子午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D.呈东北 ----西南走向,且与子午线的夹角逐渐增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2013年10月8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不断向南移,说明与经线的夹角越来越大,排除A、C。2013年10月8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且此时印尼为白天,故晨线方向为呈东北 ----西南走向。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