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14:55
1、单选题 图为甲乙两地,6月22日和12月22日等高旗杆正午的影长及朝向,据此回答问题。
甲乙两地对比?(?)
A.甲地有阳光直射现象,乙地则没有
B.6月22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C.12月22日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乙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知识的综合运用。由题意和图可知甲地冬至日影子朝北(太阳在甲的南边)夏至日影子朝南(太阳在甲的北边)且冬至日影子要长,甲地一年中影子有朝南和朝北的现象,因此甲地的纬度范围应为0°-23.5°N,同理乙的纬度范围0°-23.5°S,由于甲地12月22日的影子比乙地6月22日的影子要长,所以甲的纬度高于乙的纬度。因此正确选项为B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一架飞机从美国费城(40°N,75°W)起飞,以每小时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绕地球飞行一周,因故在四川内江市(29.5°N)降落,请回答问题。
(1)飞机飞行了________小时。
(2)内江市的经度为________。
(3)如果起飞时间为费城的区时10月1日8时,那么降落时,内江时间(北京时间)为________月__________日________时。
参考答案:
(1)11
(2)105°E
(3)10 2 8
本题解析:
(1)飞行的距离为×111千米/1°=110.5×111,得出飞行时间约为11小时。
(2)与75°W正相对的经线经度为105°E。
(3)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10月1日21时,降落时须加上飞行时间11小时,则为10月2日8时。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1)图13中气压带A的名称是_____? ____;B的名称是?;
C的名称是?; 气压带A与B之间是?带; 气压带B与C之间是_____? ____带,在图中画出风向。(12分)
(2)图13中23.5°N至30°N之间,大陆西岸多为______? ___气候,35-55°N大陆东岸多为______?___气候。(4分)
(3)若用干、湿、冷、热来表示气候状况,则A气压带控制下为_________,B气压带控制下为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西风带?画图略(12分)
(2)热带沙漠?温带季风(4分)
(3)湿热?干热(4分)
本题解析:(1)结合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纬度位置判断,A位于赤道附近,故判断为赤道低压带;B位于30°附近,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C位于60°附近,故判断为副极地低压带。AB之间为北半球低纬度的东北信风带。BC之间为北半球中纬度的中纬西风带。风向根据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画图即可。(2)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故23.5°N至30°N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的影响,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35-55°N大陆东岸由于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形成温带季风气候。(3)A为赤道低压带,所在纬度低,故气温高;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故终年多雨,故A气压带控制下湿热。而B为副热带高压带,位于副热带,故气温高;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少,故B气压带控制下干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能利用气压差异和地转偏向力的方向画出风向;并结合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判断气候类型的分布和主要的气候特征,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面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分)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极大值的地区是?。(2分)
(4)该日,Q地的自转线速度?(大于或小于)P地,M地昼长为?。(2分)
(5)Q地位于M的?方向。(1分)
(6)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方向。(2分)
参考答案:
(1)20°S,120°W?
(2)C?
(3)20°S?
(4)小于? 14小时 ?
(5)东北 ?
(6)东南
本题解析:
(1)据图可知,120°W 平分了昼半球,所以地方时为12时;晨昏线和70°N纬线相切,且70°N以内为极夜,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由于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所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S,120°W 。
(2)由于太阳直射点在20°S,所以南半球为夏季,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上草木葱茏,所以C正确。
(3)据题意,改日太阳直射在20°S,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90°.
(4)据图可知:Q地纬度高于P地,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小,所以Q地的自转线速度小于P地。M地位于晨线(135°E)上,与12时经线(120°W)相差了105°,昼长为2×105°/15°=14小时。
(5)Q地位于(20°S,120°W),M地位于(34°S,135°E),两地经度相加超过180°,所以Q地位于M的,东北方向。
(6)该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判断问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0°,30°E
B.0°,60°E
C.30°N,30°W
D.0°,120°E
E.日界线,本初子午线
F.60°W,180°
G.0°,150°W
H.150°W,180°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判读。
1.图示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表示春分或秋分,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根据图示晨线的经度为60°W,时间为6时,而太阳直射点的经线为12时,计算所在经线为30°E;故选A项;
2.分界两个日期的界线为180°,0时;结合图示晨线的经度为60°W,时间为6时,故计算0时所在经线为150°W。故选D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