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14:55
1、综合题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回答问题。(8分)
(1)在图中左上角弧线上未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果补上应为 时针方向。
(2)A在D的 方向,C在北京的 方向。
(3)写出下列两城市的经纬度位置:
①北京: ;②匹兹堡: 。
(4)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计划全程沿经线以每小时1 100 km的速度匀速飞行,由北京经过B点,最后在匹兹堡降落。请回答:
①飞机飞行需要________小时。
②假若此时起飞时北京的区时为3月21日8时, 那么降落时匹兹堡的区时应为3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参考答案:
(1)逆?
(2)东南 西南?
(3)40°N,116°E 40°N,80°W?
(4)①10 ②21 5
本题解析:
第(1)题,图示之中有北京、匹兹堡等相关的信息,可以肯定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极圈俯视图,地球的自转方向应该是逆时针。
第(2)题借助所学的经纬网上方向的判定方法不难判定出图中的A在D的东南方向,C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第(3)题图中的北京、匹兹堡都在400N纬线上,北京在00经线以东1160,匹兹堡在00经线以西800,故北京的经纬度为(40°N,116°E),匹兹堡 的经纬度位置为(40°N,80°W)。
第(4)题,从北京沿经线北飞过北极点再沿经线南飞到匹兹堡实际飞行过程中跨越了100个纬度,按纬度差10,距离为110千米计算,飞机实际飞行了11000千米,所以飞机要在空中飞行10小时。假若此时起飞时北京的区时为3月21日8时,则飞机降落在匹兹堡(西五区)时对应的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8时,匹兹堡(西五区)对应的时间比北京时间要晚13小时,故降落时匹兹堡(西五区)的区时为3月21日5时
点评:本题通过对“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的判读,考查考生经纬网上地理坐标的确定、方向的判定、距离的计算及其时间换算,试题本身属于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读“某日地球日照图”和“某卫星绕地球运动轨迹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此时赤道上西半球部分全部处在夜半球,则北京时间是:
A.3:20
B.15:20
C.2:00
D.14:00
小题2: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是90分钟。从上述时间开始,该卫星连续飞行四圈后,右图中最靠近晨线的城市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3: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沿岸为寒暖流交汇
B.乙沿岸有著名渔场
C.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D.丁此时盛行东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由赤道上西半球全部处于夜半球,由赤道上昼夜平分,可推110?W为0点,160?E为18点, 20?W为6点。故可算出北京时间为15:20。
小题2:由卫得期为90分钟,四圈为6个小时,最靠近晨线应在6点左右,反推即此时接近0点左右,由上题可知此时为0点左右为110?W附近,即选甲地。
小题3:由经纬位可知甲沿岸为北太平洋暖流受陆地阻挡分流,而不是交汇;乙地为巴西东海岸,没有世界著名的渔场;丙地位于30?N,应是季节性受西风影响,丁地为东亚地区为季风气候,由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可推知为北半球的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小题2:2011年2月3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P表示近日点附近,由于地球公转到达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故图示甲乙之间公转运动所用的时间最少。
小题2:根据图示P表示近日点,应位于1月初,故2月3日,应位于P点之后1个月左右,故判断位于乙位置。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公转轨道的特征(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位于晨线上的各地
A.自转线速度相等
B.地方时相同
C.昼长相等
D.太阳高度相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晨昏线和经线圈可能重合可能成一定的角度,所以晨昏线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地方时、昼长不一定相等。晨昏线上太阳高度都为0°,所以太阳高度相等。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小题。
?
小题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小题2: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下高上低的大气结构有利于对流的对流,大气较稳定。读图可知,5时、20时出现逆温,大气稳定,12时、15时逆温消失。正确答案选A。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逆温从上而下逐渐消失也说明这一问题。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各气温曲线之间的气温差判断,下部明显大于上部。正确答案选A。
小题2:由日出时间5时推断日落时间为19时,并且知道这一天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正午地物的影子不会是年内最长,因为太阳高度越大地物影子越短。该地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正午太阳不可能位于北方。北半球的夏半年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中纬度地区一定比海口的白昼长,因为海口的地理纬度大约是北纬20°,位于低纬度。正确答案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