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3:44:58
1、单选题 图为甲乙两地,6月22日和12月22日等高旗杆正午的影长及朝向,据此回答问题。
甲乙两地对比?(?)
A.甲地有阳光直射现象,乙地则没有
B.6月22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C.12月22日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乙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知识的综合运用。由题意和图可知甲地冬至日影子朝北(太阳在甲的南边)夏至日影子朝南(太阳在甲的北边)且冬至日影子要长,甲地一年中影子有朝南和朝北的现象,因此甲地的纬度范围应为0°-23.5°N,同理乙的纬度范围0°-23.5°S,由于甲地12月22日的影子比乙地6月22日的影子要长,所以甲的纬度高于乙的纬度。因此正确选项为B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北半球使用的远程火炮,在校正瞄准仪时应使炮弹的落点
A.向前偏一点
B.向后偏一点
C.向右偏一点
D.向左偏一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由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瞄准仪应略向左偏。故选
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判断以下行程中发生的地理事件。完成问题。
小题1: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姐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
A.调快 1 小时
B.调慢 1 小时
C.调快 24 小时
D.调慢 24 小时
小题2:到达美国后,酒店大堂悬挂着三个大钟(如图所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A.5 时
B.8 时
C.16 时
D.21 时
小题3:从广州往返美国(航线不变),旅客发现去程时间短,返程时间较长,这可能是因为(?)
A.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缘故
B.受东北信风影响的缘故
C.受高空西风影响缘故
D.受时差影响的缘故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广州出发飞越太平洋到美国,需要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故日期减一天。
小题2:格林尼治时间为0时区的区时,钟表显示为0时或12时;故北京时间位于东八区,较0时区区时早8个小时,故计算北京时间为8时或20时。
小题3:从广州往返美国,飞机主要飞行于中纬度的高空,受高空西风影响,去时为顺风;返程为逆风,故用时不同。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但学生需要掌握以下主要的知识点:
①日界线两侧的时间差异: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②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东加西减);
③ 航空飞行顺风则快,逆风则慢。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度数,箭头所指为数值增大方向,并且Y=90°。读图完成:
小题1:如果该图表示晨昏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在一年中的变化,则X的值为
A.23°26′
B.43°08′
C.46°52′
D.66°34′
小题2:如果该图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则X的值为
A.0°
B.23°26′
C.66°34′
D.90°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1)因为目前的黄赤交角为23°26′,太阳直射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最低为66°34′,最高为90°。所以图中的X为66°34′。(2)该图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两次取到Y=90°,那该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且关于中间对称,可以推出该地纬度为0°,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66°34′。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9月23日至次年3月2l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①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一慢一快 ? ②北极圈内极夜范围的变化是小一大一小
③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小一大一小? ④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一长一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9月23日至次年3月2l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先向南移,再向北移;由于期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1月初,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为先慢—快—慢,①错误;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小—大—小,②正确;由于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再向北移,故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大,③错误;南半球的昼长变化,先变长,再变短,④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掌握地球运动过程中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变化和公转经过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变化,进而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可判断极昼极夜范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