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9:59:10
1、单选题 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1—2题。
1、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1、A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示为夏至日四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乙、丙、甲、丁
小题2:下列有关四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地方时最早
B.甲位于乙的西北方
C.这一天之后丙地白昼越来越长
D.丁地位于南半球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读出甲乙丙丁的日出和日落时间,这样来确定四地的昼长。甲地昼长约为15小时,乙地昼长约为13.5小时,丙地约为14小时,丁地约为12.5小时,这四个地点都是昼长夜短,都位于北半球,因为太阳直射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丙乙丁。
小题2:地方时的早晚取决于经度位置,位置越往东,地方时越早,因而北京时间日出最早的丁,A错误;夏至日后丙地的白昼缩短,C错误;丁地位于北半球,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D.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在离电灯大约l米远的桌边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读图回答题。
小题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2:图示季节内,I地
A.盛行东南信风
B.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C.此日昼短夜长
D.当地时间18时日落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材料中可知“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这一现象为地球自转,结合实验它只能演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问题。故选B。
小题2:由图可知,图示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图示季节内,I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日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于6点,日落时间早于18点,I地盛行西北季风,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并未达全年最大值,只有夏至日这一天,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才会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需结合情景明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便迎刃而解了。另外,解答本题还要注意I地的地理位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一小孩身高1.5米,隔河观察正午塔影情况,发现6月22日正午时分,塔影达全年最长,且塔尖的影子正好处于他的立足处,此时他的影子也刚好是1.5米。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位于( )
A.北温带
B.寒带
C.热带
D.南温带
小题2:若塔高50米,则这里的河面宽约为( )
A.50米
B.70米
C.30米
D.40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6月22日正午时分,塔影达全年最长,即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该地在南半球。根据小孩在该天的影子长为1.5米,与其身高相等,说明该小孩站立地点在该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差,可以计算该地的纬度为21°34′S,所以该地在热带。
小题2: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天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那么塔高与其影长相等,而该天塔尖的影子正好处于河对岸小孩的立足处,影长即河面的宽度,即约为50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