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9:59:10
1、综合题 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4分):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节气)日的情况,此刻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地球位于?(远日点或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或慢)。
(2)图中AD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线上,A地日落时刻是?点钟,昼长?(小时)。D地日落时刻是?点钟。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或北)移动,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___?______。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点钟。
(4)在图中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北京
B.广州
C.C地
D.A地
参考答案:(14分)
(1)冬至? 23.5°S? 0°?近日点?快?
(2)昏? 18? 12? 14? 66.5°?北?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3)20?(4)C
本题解析:
第(1)题,根据本地球光照侧视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刻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5°S ),由图可知180°经线平分夜半球,那么0°经线平分昼半球,即此时太阳直射0°经线。所以此刻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3.5°S,0°),冬至日地球离公转轨道的近日点越来越近,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第(2)题,根据地球至西向东自转可知AD位于由昼入夜的昏线上,A位于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故A地日落时刻是18:00,D地昼长4小时,根据昼长=2(日落时刻-12:00)得出日落时刻=14:00,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23.5°-0°)=66.5°;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0°经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第(3)题,北京时间采用东8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由图可知中时区为12:0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东8区位于中时区的东侧,则北京时间是20:00。
第(4)题,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C地位于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所以C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涉及的考点有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昼夜长短的判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知识点,学生只要掌握光照图的判断技巧就不难作答。
【知识小结】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78°17′N,120°E
B.66°34′N,120°E
C.78°17′N,116°E
D.23°26′N,120°E
小题2:当天,该地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位分别是?(?)
A.正北升起,正南落下
B.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C.正北升起,正北落下
D.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小题3:该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为?(?)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该地北京时间12:00达到正午,所以该地的经度为120°E。根据该地日出太阳高度为11°34′,该地出现极昼现象,纬度比极圈纬度高11°34′,所以该地纬度为78°17′N。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该日出现极昼现象,该地位于北半球,该地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该地冬季出现极夜现象,无太阳高度,所以排除A。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可以达到35°09′。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表示我国某地房屋内的光照情况,据图判断该地的经度大约是
A.86°E
B.90°E
C.150°E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图可知,当太阳从正南面射入窗户时,在正北方留下影子,墙上的时间显示为北京时间下午2点。而太阳位于正南面,此时应为当地时间的正午时刻;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当地经度=120°E-15°*2=90°E。选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根据紫金山天文台的计算,北京时间12月22日7时40分,我国迎来2013年的“冬至”。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2013年我国进入“冬至”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昼长等于乙地昼长
B.丙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
C.当天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方
D.乙地位于南半球
小题2:该时刻,全球与我国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
A.约1/2
B.约1/3
C.全部
D.约3/4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甲地的夜长是18小时,那么昼长是6小时,与乙地等长;丁地冬至日的昼长为24小时,应为南极圈以南地区,其自转的线速度最小;冬至日,我国各地日出东南方;乙地昼短夜长,应为北半球。故选A。
小题2:当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7时40分时,5°E的地方时为12月22日0时,所以与我国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从5°E向东到180°,约占全球范围的1/2.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接。
①与甲岸相连?②与乙岸相连
③与丙岸相连?④与丁岸相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由于地球自转引起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运动方向,顺着物体运动方向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幅图为南半球(纬度向南增加),依南半球左谝可知水流向乙处偏,乙处水流速度快冲刷严重,甲处流速慢沉积为主,小岛最终与甲岸相连。第二幅图为北半球(纬度向北增加),北半球右偏,丙处水流速度较快,丁处水流速度较慢以沉积作用为主,最终小岛与丁岸相连,选项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