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09:56:38
1、单选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半球自西向东,南半球自东向西?②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③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自转?④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东向西自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概况。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自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东向西自转。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嫦娥二号”卫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在奔月征途中,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B.其在奔月征途中,可能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C.奔月途中其属于天体?
D.其将在月球上探寻到存在生命的证据
小题2:图四地中是该次卫星发射中心的是
小题3:下列四点中,能正确反映火箭发射时金华昼夜分布特征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嫦娥二号”卫星主要是拍摄月球表面的状况,主要目的不是在月球表面找寻生命的证据。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该处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的西昌,图中C点位于西昌。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金华已经处于黑夜,位于昏线附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为地球的太阳光照图,某城市当地时间为9:17,该城市可能位于
A.中时区
B.东8区
C.西5区
D.西12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太阳光照图,从图中轮廓可知北美洲东侧为白昼,某城市当地时间为9:17,则可知该城市可能位于西5区。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列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3题。
小题1: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北京旭日东升
B.多伦多(45°N,74°W)夕阳西下
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艳阳高照
D.南极长城站(60°S、59°W)夜幕深沉
小题2:a、b、c、d四点比较
A.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小
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日出
C.四点白昼最长的是b
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
小题3:我国典籍《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对应下图中的: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据图可知,60°W太阳高度角为90°,15°S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据此可知太阳的直射点为(60°W,15°S),60°W的地方时为12:00.
小题1:根据60°W的地方时为12:00,可知此时北京时间为24:00,不可能出现旭日东升A选项错误;多伦多时间为11:00不可能出现夕阳西下B选项错误;南极长城站的时间为12:00左右,且位于极圈外没极夜现象,D选项错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方时为12:00正是艳阳高照的时候。所以C选项正确。
小题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α(+/-)β│和图可知,c处的纬度值为45°S,c的纬度值为75°S,再根据,原理: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的原理可知a的纬度值45°N,b的纬度值为15°N;结合选项A选项中ac 自转线速度相同,A项错误;t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相同经度,纬度越高日出越晚B项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四地白昼最长的为d C项错误;一年中昼夜相差最小的地方是纬度越低的地方,四地中纬度最低的为b,所以D项正确。
小题3:原理为近地面焚烧产生热量,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与高空的对流加强。水汽上升过程中的遇冷形成降水。气温的变化为焚烧地点的气温要比周围的气温要高,随着热空气对流上升,焚烧点上空水平面上的气温也要比周围高。根据气温高气压的的规律,焚烧点的气温高,气压低,而周围地区气压高,焚烧点上空水平面上的气压也要比周围低,根据选项,B项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32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中心点(150S,1350E)的地球投影图,其中OA为正北方向,AC、BD中的各点均为等分点。
(1)请在下图中绘注:450E经线,1650E.经线,00纬线,750S纬线。(12分)
(2)计算太阳直射O点的大致日期,并在下图中绘出O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轨迹。 (8分)
(3)O点所在国家中西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什么?试析其主要成因。(12分)
参考答案:
(1)
(2)日期大致为11月22日和1月22日左右。
(3)特征:炎热干旱。
成因:南回归线穿过该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东南信风影响,炎热干燥;东西长、南北宽的大陆轮廓加剧了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范围;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地形平坦,缺少地形雨,加剧了干旱性);沿海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减湿作用,扩大了热带沙漠气候的范围。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的中心点O(150S,1350E),可知赤道位于该中心点与北侧的第一点中间位置,而南极点为该中心点南侧偏75°的位置,即距离C点15°的位置,这就可以画出450E经线,1650E.经线,00纬线,750S纬线的位置。
(2)计算太阳直射O点在15°S上,太阳直射赤道0°为9月23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为12月22日,根据15°S处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比例,可知的大致日期为11月22日,再根据对称原理,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到15°S时,日期大概为1月22日左右。
(3)O点(150S,1350E)所在国家为澳大利亚,所处纬度较低,南回归线穿过该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东南信风影响,炎热干燥,沿海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减湿作用,扩大了热带沙漠气候的范围,因而其中西部地区的主要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