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09:56:38
1、单选题 下图是地球公转局部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时刻后
A.晨昏线ab将向东偏移
B.c地昼长将短于a地
C.b地开始出现极夜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小题2:此时刻三个月后,d地所在区域
A.受西风带控制
B.出现世界气温最高值
C.河流处于汛期
D.草木枯黄,野生动物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示地球是顺时针运动,应是从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公转运动。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晨昏线过极点,说明是二分日,若是秋分日,则昏线 ab的移动方向向东,A对。地球公转速度加快,D对。有两个正确答案,所以不可能。只能是春分日,此日后,昏线ab向西移动,A错。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图中a地纬度低,c地纬度较高,两地都在南半球,所以c地昼长将短于a地,B对。b地在极圈附近,没有出现极夜现象,C错。此后地球靠近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D错。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三个月后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南半球是冬季。读图,d所在区域在南回归线,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A错。冬季气温较低,B错。冬季河流是枯水期,C错。南半球冬季草木枯黄,野生动物迁徙到北半球,D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位于远日点,即7月初,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故最北的哈尔滨昼长最长。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和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回答问题。
小题1:甲地的地理纬度为?(?)
A.23?26’N
B.66?34’N
C.22?N
D.90?N
小题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22?
B.44?
C.11?
D.68?
小题3:该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B.尼罗河河水泛滥
C.巴西高原草原一片枯黄
D.北极考察的好时机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变化。
小题1:图示由于极点不自转,所以极点的太阳高度终日不发生变化。
小题2:由图中信息可知,乙地刚好出现极昼,乙地纬度等于极点纬度—极点太阳高度,即乙地纬度为68°;极点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根据题目可知,直射点纬度为22° ,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两地纬度间隔,因此选B。
小题3:甲乙两地位于北半球,故判断此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2°N。为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北部此时为冬季,故盛行东南风,故A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大圆所示范围内为夜半球,北极圈内出现极夜,X点纬度为66°34′N,Y点经度是70°W。回答17~18题。
小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
A.0:40
B.11:20
C.12:40
D.23:20
小题2:P点位于X点的?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目叙述:大圆所示范围内为夜半球,北极圈内出现极夜,X点纬度为66°34′N,Y点经度是70°W,绘制图形得出70°W的地方时为0:00,所以北京时间为12:40。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X点位于北极圈,经度为110°E,P点位于X点东南方。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表为6~8月二地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②地的纬度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位于南回归线以南
B.一定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C.一定位于赤道
D.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以北都有可能
小题2:①地可能位于
A.16°S-18°S之间
B.18°N-20°N之间
C.3°N-5°N之间
D.33°S-35°S之间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表格内容分析,6-8月期间,②地的昼长不变,说明有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某地,A错、B对。赤道上昼长虽然不变,但正午太阳高度是先减小后增大,C错、D错。
小题2:6-8月期间,①地昼长先增长,后减短,说明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说明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8月份直射点能到达15°N以南地区,所以该地至少在15°N以南,此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所以要在0°-15°N之间,C对。A、B、D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