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9 16:07:48
1、选择题 武汉大学冯天宇教授等撰著《中华文化史》,研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如“隋唐:隆盛时代”,那么两宋时期的文化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应该是
A.从神本走向人本
B.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C.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D.沉暮与开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来划分中国历史如果“隋唐:隆盛时代”,那么A从神本走向人本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B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C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属于两宋时期的文化特征,D沉暮与开新是明清时期的文化特征,所以该题答案选C。
考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点评:高考中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内容的考查角度多样,难度较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其差异性;②“百家争鸣”出现现象的原因和各家所代表的阶级立场;③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④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和表现。对上述几点内容必须仔细体会,才能基本把握思想史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主张个性自由发展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列举了李贽对多个事件的看法,关于个性自由的,关于反对男尊女卑的,还有适时而变,进行起义的,实质上这是对夫权、君权等绝对权威的挑战和不屑,总之是反对封建礼教,答案为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中李贽思想的整体宏观理解,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不能片面看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观点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是( )
A.“致良知”
B.“格物致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养浩然之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体现了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因此本题选A。
考点: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能力,理清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赵敦华在《西方哲学通史》中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体感问题是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根据此分析答案,A项是孔子主要是为了恢复周礼和等级秩序;B项主要是为了小生产者的利益,也带有政治目的;D项也是为了政治上的变法,主张有限法治;只有C项是为了逍遥和自在,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学派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下列说法与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A.反映了古代中国敬神的思想
B.体现了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
C.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D.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的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体现了古代重视百姓的民本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先秦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