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商业的发展》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8-09 14:50: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创作的著名风俗画。据统计,除景物的遮挡外,该画所显示的由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共有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这反映了在宋代商业活动中:(?)
A.商人非常重视产品宣传
B.出现了最早的商业广告
C.广告公司经营范围广泛
D.坊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右图所示《晋商》一书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B.宋元时期,商业发展进入高峰期
C.秦汉时期,商运比较活跃
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区域间长途贩卖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其中以徽商、晋商实力最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37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到公元1160年时,出于财政的考虑,要求对财政政策进行转变:一贯可以从对外贸易中征得大量税款的南宋政府,为了促进海外贸易,通过维修海港和运河、修建防浪堤、修建灯塔、管理货舱、建设旅馆和对可以将外国商船招进中国港口的商人予以奖励等方式,来发展海外贸易。……正是因为这些中国陶瓷制品在国际上十分畅销,才造成了后来国外将“中国”一词和“瓷器”一词二者间相等同。
——[美]康拉德·希诺考尔《中国文明史》
材料二?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四?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二次大战后,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目的是大量输出美国商品,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对手之时抢占国际市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
——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南宋时期和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分)
(2)据材料三指出晚清时期对外贸易变化的总趋势。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GATT与WTO的作用有何异同,并分析前者向后者演变的时代背景。两者与中国有何联系?(1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指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5分)


参考答案:(1)性质:南宋主要是商品贸易;明清主要是朝贡贸易。(4分)
影响:南宋: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手工业发展。(4分)
明清:扩大中国国际影响;造成沉重财政负担。(4分)
(2)总趋势:由贸易顺差向逆差转变(或:进口不断增加)。(2分)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通商口岸不断增加;列强所获贸易特权不断增多;中国自然经济不断解体,市场扩大;中国传统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加剧。(6分,任答三点)
(3)相同: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2分,任答一点)
不同:GATT为战后初期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2分)
背景: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格局形成;两极格局解体后,市场经济被世界普遍接受;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GATT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4分,任答两点)
联系:中国是GATT创始成员之一,80年代开始“复关”谈判;90年代转为“入世”谈判,2001年正式加入WTO。(4分)
(4)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政府政策;国际环境;国际组织的推动和贸易规则的制定。(5分,任答三点。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的准确含义是
A.商朝的青铜业繁盛
B.商朝的政治开明
C.商都的商业繁荣
D.商朝的交通便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是容易题,属于材料型的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商邑所指的是商朝的都城,而A、B、D三个选项说明的是整个商朝的情况,与题干商都的角度不符,同时材料中的翼翼和四方之极,反应的都是商业发展的状况,A、D分别是从手工业和交通方面说明商朝的发展情况,与题干的商业角度不符,B项表述错误,商朝的奴隶制十分残酷,故排除A、B、D,选项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古代中国私营工商业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力与国家相抗衡,这是在
A.商鞅变法后
B.秦始皇时
C.汉高祖时
D.汉武帝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从而使私人工商业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力与国家抗衡。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