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商业的发展》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8-09 14:50: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 .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 .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 .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下面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
B.坊市分隔制度消灭,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买卖交易
C.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集镇
D.商帮捐资,建设会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唐到宋,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日益放松,坊市制度消灭,商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商帮、会馆出现于明清时期,D项符合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我国最早的纸币是出现于(?)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元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我国最早的纸币是出现于北宋的四川,被称为交子。故选B。唐代出现了柜房和飞钱,飞钱不是纸币,是兑换凭证;C项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D项纸币广泛使用。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北宋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出现了纸币。在农业上表现为农业的商品化程度高,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在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和晓市,在农村也出现了草市,还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这段材料材料主要表明该地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交通便利
C.小麦种植业较发达
D.商业繁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题干反映的是明代松江、嘉定一带经济作物和手工业品集中产地对粮食的需求,也促进了部分粮食的商品化。顾炎武记载,“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正是当时情况的写照。?所以D正确。A判断的依据是雇佣关系,题干没体现;B、C材料没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北宋城市、坊不再严格分开
B.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
C.北宋城市经济比较发达
D.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城市经济。明中叶以后伴随着一条鞭法的实施,金银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B项违背史实,是正确选项。同时也说明文学作品带有虚构成分,故D项观点正确;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A、C两项观点符合北宋社会。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