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主要经济政策》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三)

时间:2017-08-09 14:20: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根据材料可知,韩非子认为商人是国家的蛀虫,要抑制商人的活动和抑制商业活动;而ACD三项都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B项认为工业和商业都是根本的行业,与韩非子的观点不一致。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③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科:? ?
材料一 (雍正帝)我国家体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待……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税关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其重资,多买由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
?
(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


参考答案:(1)观点:“农本商末”、“重本抑未”。根据: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国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2)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买卖。影响: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2分)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简要评价雍正帝的观点。(2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 正确。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2分)
(2) 农工商皆本;重农抑商。(4分)雍正帝的观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3) 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中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体现了农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二中的关键词是"妄议抑之"和"盖皆本也"。黄宗羲认为“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材料三中的关键词是"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只要找准了这些关键词,他们的观点就非常清楚了。第二小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雍正帝的主张进行客观地评价。
(3)第四小问是联系现实的问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找出每个材料中的关键词和中心点。对历史观点的归纳和总结要做到准确、精练,同时还要处理好同材料的关系,既不能完全照搬材料中的内容,又不能脱离材料。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
215(南方)
1167.7
3.85
90%
隋?唐
124(北方)
328(南方)
1450.92
6.42
90%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顷。?——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
(2)据材料二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3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1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参考答案:(1)发展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4分)(答四点即可)
(2)表现: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海外贸易更加兴盛;都市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3分)
理解: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1分)
(3)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2 分)
影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1 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一,从总产量、人均占有量、耕地面积等方面分析(2)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从活动的时间、空间的限制突破;政府的调控;交易场所扩大农村集镇兴盛;外贸海外贸易更加兴盛,交通运输港口城市繁荣;货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等方面加以考虑。第二问可以从生产方式的改变角度加以分析。(3)材料三主要是体现了政府加大对商业的盘剥,致使材料四中商人把资本转移到土地中去。影响可以从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或者商品专营,用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发展缓慢的原因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