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九)

时间:2017-08-09 13:59: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这种变化的影响: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2)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的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
(3)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以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从郡县制发展为分封制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逐渐淡化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公元前222年,秦以吴越地为会稽郡,置钱塘、余杭、富春等县。下列有关会稽郡守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其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B.是该郡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C.在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地
D.有权直接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A、B、C符合史实,D项错误。
考点:郡县制
点评: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经过朝廷上的两次辩论,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种观点:
A.力主推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推行世袭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确立。从材料“复立国,是树兵”可以判断材料作者是反对分封制,认为分封制是树立对手,导致国家难以安宁。选项AC中的分封与材料观点相反,D项材料不能反映。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唐代三省共同行使原有一个宰相的权利,并且相互之间相互制衡,即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因此得到强化,答案选B,A与题意无关, C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体制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