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6:05:32
1、选择题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庄子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戴神圣光环”是指利用神权为皇权统治的合理性提供理论支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最早提出“君权神授”主张的是董仲舒,答案选B项,其余A C D三人没有提出“君权神授”的主张,故选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王阳明曾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此话实质上
A.批评了孔子与朱熹的错误观点
B.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与李贽的思想有共通之处
D.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观点是不以孔子、朱熹是非为是非。依据所学,这与明代李贽的思想由相通之处。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李贽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才子,于清朝乾隆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深受什么思想的影响?( )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状元秦间羞于与秦桧同姓,其实是强调要忠君,符合儒家理学的思想,当时儒学已经发展为理学。综上,故,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均不正确,排除AB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及其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宋朝时,某学派倡导:不读书,专做打坐功夫。假托圣人之言,迁就解释文意。该学派代表人物是
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李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陆九渊的典型主张是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不需要实践,只需要静坐、沉思,类似于材料中的“不读书,专做打坐功夫”专做打坐功夫,所以在本题中,该学派代表人物只可能是陆九渊。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九渊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而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尚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其殃咎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摘自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其着眼点有什么不同?(6分)
材料三 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
——摘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6分)
(3)康德认为,既要保障个人自由,又要规避无限制的个人自由。评述启蒙思想家在这两方面的思想贡献及其历史意义。 (8分)
参考答案:
(1)时代背景:前者产生在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后者产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4分)着眼点:前者借助“天”来宣扬君权的神圣,同时也强调对君权的制约;后者是借助于神的名义弘扬个性解放,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6分)
(2)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专制统治根深蒂固;理学始终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6分)
(3)评述: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自由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个人自由应该受法律(社会契约)的限制。(4分)
意义: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后来新的国家形式(资本主义代议制)和公民社会的构建。(4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其时代背景是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观点,结合所需概括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前者从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两个角度作答;后者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含义角度组织答案。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从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专制统治根深蒂固甚至强化)、经济(虽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和思想(理学始终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的大环境来组织作答。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从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但是要受到法律的保护两个角度回答。第二问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可人文主义的发展,对未来政治体制的构建和公民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分析。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朝的儒学·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即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