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5:48:01
1、判断题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宋熙宁年间(l068一l077年),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到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鲜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材料二
材料三?“北京政府庇护卖国诸贼,主签亡国条约。北京学生为国请命,突被滥捕毒刑至400 余人之多,高压毒手,显非空言所能挽回。此间工商界全体,于本日起一律辍业一日,誓不反顾,乞与应援,涕泣布闻。”? (“上海商学工报联合会”通电)
材料四?中国取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实现了世博会历史上举办国的突破。在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上,2010年世博会将成为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它将极大地扩大国际展览局在中国及全世界的影响,推动国际展览事业在中国及全世界的普及。
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计在园区内举办的各类文化演艺娱乐活动将达到2万场,而中国56个民族的特色文化、300多个地方传统剧种、500多种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将成为上海世博会2万场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现中华文化。上海世博会特别鼓励具有中国元素的原创作品在世博会上进行首演,人们共同期待着上海世博会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继往开来的一个崭新起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出宋代以来上海城市变化的趋势。从这一趋势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从宋代以后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4分)
2.材料二中图一工厂的出现与我国近代史上的哪些事件有关?图二中的建筑是上海的一处有名的旅游景点,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你从历史和建筑风格的角度来向游客介绍该建筑。(6分)
3.材料三中的“北京政府”指的是什么政府,上海的工商学报势力介入该事件的方式是什么,对事件的结果有何影响?(6分)
4.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的原因?上海世博会期间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现中华文化的目的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32(22分)
(1)趋势:渔村?小镇?大都会(2分)
变化: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或者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2分)
(2)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2分)?
风格:中西合璧的特色(2分)
历史: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这里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分)
(3)北洋政府,(2分)方式:罢工、罢市、罢课。(2分)影响:使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2分)
(4)原因:
经济:由于我国近年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使得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分)
政治:是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结果。(2分)
目的: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水平和在世界的影响力。(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我国( 早期) 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材料二:南京( 今河南商丘附近) 去汴河五里,河坝( 畔) ,谓之河市,五代十国( 国即北宋) 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 交通要道) 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 ?
? ?图1 西汉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2 唐朝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2)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从汉到唐,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中国早期民族工业?
(3)材料四中民族工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域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
(2 )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发展。
(3)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4)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 )民国初年侧重轻工业,新中国初期侧重于重工业; 发展共同原因:政府支持鼓励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的推动 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重新陷入萧条;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左倾错误的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从整个都城制度发展历史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从先秦到唐代,是封闭式都城制度时期;后一阶段从北宋到明清,是开放式都城制度时期,该学者将后一阶段开端定于北宋,其依据是
A.娱乐场所“瓦肆”和纸币“交子”出现
B.居民“坊里”制度和集中贸易的“市”的制度的完善
C.以街巷结构为基础的街市制度的形成
D.都城规模远超过汉唐,人口突破百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以城的发展切入考查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解答本题是抓住北宋至明清的时间信息与开放式的特点。北宋到明清是开放式都城制度时期,是因在宋代时期市坊界线的突破,故C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特点属于先秦到唐代时期,故B项错误;D项规模扩大的特点不足论证题干观点,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会馆是同一区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与明代商帮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也是研究明清商业的实物资源。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明清商帮”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整理了下列有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商帮是地域结成的商人群体②明清时期,徽商和浙商是最著名的商帮
③商帮的出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④商帮的形成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