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5:47:38
1、判断题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就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从这段话中,我们能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孙中山存在大汉族主义的种族思想
B.孙中山主张民族革命的目的其实是要实现民主共和
C.孙中山把反对清王朝与反帝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
D.孙中山革命的目的只是为了反对君主
2、判断题 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B.反对封建统治
C.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D.反对民族压迫
3、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民主义的三种思想背景对孙中山政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显著的区别。20年代之前,在孙中山的政治实践中,英、美民主主义占较大的比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比较微弱。但随着1917年后孙中山政治上的不断受挫折,他对英、美民主主义虽继续抱有强烈希望,但同时开始重视中国文化传统,1921年后,孙中山回归中国传统的痕迹越益明显。孙氏深感单纯追求英、美政治模式,忽略中国传统是其革命不断遭挫的重要原因。孙氏开始相信,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底,从而“规抚”外来思想才能为其政治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孙中山向中国文化传统倾斜的同时,孙中山把目光又转向新生的苏俄,经过审慎的研究和思考,对苏俄革命经验作出了选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判断题 下图为1833——1913年“共和”“民主”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对此图表解释正确的是
[? ]
A.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共和”,反映了清政府要民主但不放弃帝制
B.1898——1903年“民主”出现的频率增高,原因是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
C.1903——1908年“民主”“共和”出现的频率均高,是因为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D.1908——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增高,其原因是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5、判断题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