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8-08 15:45: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有
①西方国家侵华,掠夺金银、原材料  ②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重农抑商政策遏制了经济活力      ④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  
⑤文化专制,理学僵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是指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社会已开始走向衰落,结合史实不难发现②③④⑤均是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而①说法错误,康乾盛世时期中国并未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答案选B。
考点:清代社会特征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孟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主张。(2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出现了哪些变化?(5分)
材料二、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3)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6分)
材料三、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4)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7分)


参考答案:
(1)民本、仁政;(2分)
(2)变化:汉朝,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宋朝,理学家吸收佛道思想,建立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官方哲学。(5分)
(3)态度:利用儒家思想。意图: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6分)
(4)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家。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7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孟子思想的识记和理解。需要结合阅读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由“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信息归纳出其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由“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其心,斯得民矣。”等言论可看出孟子特别强调民心的重要性,由此归纳出其仁政的思想主张。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考点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从内容上考查了儒家思想在汉、宋时期的发展,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朝时期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是董仲舒,他吸收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提出了新儒家;宋朝儒家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理学,朱熹是集大成者。
(3)本题考查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第一问需要阅读材料归纳出答案,第二问需要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形成结论。“孔子为改制教主”,“知大圣之改制”,“尊崇教主”,等信息可以看出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作为变法改制的工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分析出,他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资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所以需要儒家思想来宣传变法,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4)本题以陈独秀的主张为突破口考查了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的地位。材料中的“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等信息可看出陈独秀对儒家思想持全盘否定态度;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可归纳出陈独秀主张的进步作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梁启超在评价某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该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由材料中“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最深”等信息可判断出,这本书应该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这句话的观点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说的是董仲舒认为民性本善,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说的是君权天授,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6分)“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侧重点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必要性以及这场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主张:仁、仁政、惠民等(2分)。
原因:政治:分封制瓦解,社会转型(或社会改革)。
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4分,每方面2分)
(2)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监督。
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
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分,每方面2分)
(3)必要性:“文革”结束后,个人崇拜和“左”倾思想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严重影响中国的发展。(2分)
影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 开始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当然是非常多的,但是材料一已经限定了答题的范围,必须从孔子、孟子、荀子三位思想家进行解答,这是在做题时必须注意的答题范围。所以答案就可以总结为: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荀子的惠民等等。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原因分别是指分封制瓦解,社会转型、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其实就是回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和经济状况即可。
(2)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的主张分别是指:国家学说方面,建立契约式国家,人们可以建立一个政权,但是如果不满意的话人们也可以推翻这个政权。人权学说方面,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法治学说方面,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题主要是考查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3)“文革”结束后,个人崇拜和“左”倾思想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严重影响中国的发展,两个凡是的方针仍然极大地阻碍中国前进的步伐,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当然是非常的有必要了。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极其重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一场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就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的召开,因为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原因;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