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主要经济政策》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8-08 15:20: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 408.1
1 567.7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 641.2
3 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 021.3
5 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2、判断题  海关守护着国家的经济大门,它的古今变化折射出国家对外关系的历史与现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广州。至则本道奏报,郡邑为之喧闹。有番长为主,领市舶使籍(登记)其名物,纳舶脚(税),禁珍异。蕃商有以欺诈入牢狱者。
——《唐国史补》卷下
? 材料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平。其后,疆臣请开海禁,报可。康熙帝下令设置闽海关、粤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并建立海关监督署专事管理。对外开放的口岸大小百来个。
——据《中西纪事》等书
?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高宗(乾隆帝)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江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诸多禁令。
——《国史概要》第395页
? 材料四: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规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议允。
——摘自《望厦条约》第二款
? 材料五: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 材料六:1987年,李先念发布第5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该法的各项基本原则,突出了新时期我国海关的宗旨。
——据《中国海关史话》第378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为我们研究唐代海外贸易及其管理制度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将材料二与材料一进行比较,指出清朝(康熙二十二年以后)与唐朝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一度开放海禁的政治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所述规定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所说的《望厦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定的?该条约第二款的要害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危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条件。那时改革海关制度的关键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六所说的“新时期”以什么为开启的标志?新时期里,我国海关的宗旨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印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以促进海洋经济的永续发展。历史上中外政府有关海洋的政策有着明显的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有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的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两种政策对两国历史产生的不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世宗实录》卷五十七
材料二 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张居正《赠水部周汉浦榷峻还朝序》
材料三 黄宗羲在论述经济政策时说:“(将不切于民用者)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四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履园丛话·产业》
请回答:
(1)材料一主张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主张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材料四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满载着皮毛、花旗参、胡椒等纯正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5个月的航行到达了中国,随后又把茶叶、瓷器、丝绸第一大批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A 泉州? B 广州? C 南京? D 上海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