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4:59:47
1、判断题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 ]
2、判断题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在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3、选择题 抗战期间,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停产的工厂占到近三分之一,炼铁厂停炉的,占四分之三以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侵略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C.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贸易停滞
D.美国商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和“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中国近代以降,为何说儒学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今新加坡是如何体现儒学的社会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