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8-08 14:59: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 ]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法家、道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以道立天下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对于上述材料表述错误的是
A.这段话反应了道家清净无为的政治理念
B.这段话反应的是儒家仁德立国思想
C.有反对改革的消极倾向
D.有反对扰民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材料二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课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每个人在这个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时幼者只有听话的分,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
材料三 一个典型中国人的一辈子实际上是不幸的:小时候你必须无条件地听父母亲的话;年轻时最能花钱但却没钱花;等到真正有钱的中年时候又不可能幸福,因为首先要四世同堂,没有个人的空间,也要负担父母的生活;……后代看到老年人感觉是负担,老年人看着后代又感觉自己是累赘,也处于一个更不幸福的状态。
材料四 中国人和西方人都重视“家”,只是追求的“家”的境界不同。……在处于温饱与饥饿之间的农业社会里,生存是一个永恒的挑战,所以“家”的功能很难超出利益交易和保险互助,温情脉脉会过于奢侈,这就是儒家以及任何传统农业文化的共性。……在近代西方社会的生产力上升、人们的收入超出温饱之后,这时的“家”文化没必要那么“刚性”,也不必约束个人的自由,因为感情的交融是逼不出的,只有基于个人权利、基于个人自由选择的“家”里,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交流才是自愿真诚的,才不是出于“义务”责任感而为的。
——材料二、三、四均摘编自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儒家文化对传统中国家庭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概括传统中国家庭与西方近代以来的家庭的不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与巫相近、重视教化和仪礼。
(2)维护了传统家庭的稳定与延续;抹杀了家庭成员的个性;家庭成员的“幸福指数”较低。
(3)不同:传统中国的“家”侧重于强制性的经济功能(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西方社会的“家”侧重基于自愿的感情交往功能(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原因:传统农业社会下生存的需要;西方近代以来生产力提高后,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