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九)

时间:2017-08-08 13:59: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古人造字意蕴深远,“伪”者“人为”也。“伪”字的造字意蕴最能体现哪家学派思想(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回忆可知,庄子认为:“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即不要人为,也可以理解成“无为”,顺其自然,即顺天意。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清之际,思想界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指(    )
A.理学发展为心学
B.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出现
C.西学东渐
D.拜金逐利思想盛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 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黄宗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 B不对,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春秋战国时期,两人的主张都没被统治者采纳; C符合题意,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得到汉武帝的采纳;D不对,黄宗羲在明清之际批判君主专制。
考点: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点评: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兴衰及其原因
1.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 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阻碍历史的前进,必然会遭到压制。
3.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的地位。
4. 宋朝时期儒家思想被取代。原因: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专制精神的支柱。原因:明清时期统治者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培养忠实奴仆,采取八股取土的办法,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内命题,文体为呆板的八股文。这就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治制度的精神支柱。
6. 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孔子打扮成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以减少变法阻力。
7. 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到抨击。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这就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 ]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厚。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哪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 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新华网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说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今儒学得到弘扬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唐朝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封建礼教观念不强)。宋明理学发展,强调三纲五常;明清统治者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
(3)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4)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法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局限: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
(5)?原因: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儒家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和而不同”等主张为化解各种矛盾提供了思想依据;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