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八)

时间:2017-08-08 13:59: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予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题中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正好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人物的主张或行动,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的有             (   )
①孟子的“民贵君轻”                           ②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
③墨子的选贤任能                              ④韩非子的“法不阿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某班老师在上课时,列出了朱熹说过的一句话:“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要求班上同学提炼朱熹的观点并且谈谈朱熹这句话是否有道理。结果,同学们形成了两种基本相反的判断。请设想,他们是怎样概括朱熹的观点的?两种判断的理由可能是什么?(20分)


参考答案:观点:人与动物的差别在于伦理道德。(2分)
(以下两种观点,无论列哪一种都给4分,不得重复给分。)
其一有道理。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而人是有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能够通过一定的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合理的社会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能够稳定地、有秩序地向前发展。朱熹的“五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优秀遗产。但也包含了一些诸如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
  其二没道理。朱熹提出“五伦”观念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它是旧有的封建的伦理道德,是适应旧有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其中的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更是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五伦”也并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制造工具。但也包含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一些思想智慧。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服饰作为一门即古老又现代的实用性艺术,总是在不同背景的思想、文化、习俗的碰撞下,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的明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历史上基本属于同一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服饰体现出其不同的文化内涵。试解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六合一统帽

平定四方巾

材料二?

明代服饰
中国明代服饰文化属于一元文化的范畴,具有整一性与大同观念,使得着装者注重群体意识,不强调个性。因而具有内在、内向、内涵、内倾的共同特点。“谦谦君子”成为着装的风范。?
——宗静等《中西合璧之美》
材料三

毛里披风、紧身裤袜、绣花衬衫

貂皮里黑丝绒外衣,带切口装饰的上衣及短裤

拉夫领、带切口及肩饰的上衣、肩夹绸裤

黑色丝绒外衣,配有小包和镜子的锦缎衣裤

腰间带有轮状褶肩的塔夫绸裙,金属丝支撑的扇形带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服装的作用在于充分显示人体的美感,显示男女性的特征。服装理念以追求人体美为核心,显示了外倾、外显、外向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服装突出个性、显示个性。
——宗静等《中西合璧之美》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帽饰体系了什么思想?这种思想是什么时期由谁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一元文化”指的什么文化?材料二中强调服饰的一致和整体意识,符合“一元文化”中的什么社会规范?这种规范的提出是什么时期兴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的“一元文化”在明末清初曾引起一些思想家的巨大反响,请列举三人?他们对“一元文化”的贡献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文艺复兴中服饰的特点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具体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材料一、二、三的对比,你如何评价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一统思想;西汉,董仲舒。
(2)儒家文化;伦理道德。宋明时期理学的兴起。
(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任意列举三人);批评和继承。
(4)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
(5)东方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西方重视人的个性发展;两者差异是由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存在优劣之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一纸休书”听得多,但看到过实物的人却不多。下图是一张大清光绪年间的休书。中国古代用于休妻的“七出”(七个条件)规定,最早形成于汉代。下列关于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女子社会地位和婚姻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三纲五常使中国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失去了独立性
B.进一步强化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C.三纲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和婚姻领域的基本道德准则
D.三纲在深入人心、深入骨髓之后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的社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