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3:59:45
1、选择题 《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予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题中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正好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人物的主张或行动,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的有 ( )
①孟子的“民贵君轻” ②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
③墨子的选贤任能 ④韩非子的“法不阿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某班老师在上课时,列出了朱熹说过的一句话:“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要求班上同学提炼朱熹的观点并且谈谈朱熹这句话是否有道理。结果,同学们形成了两种基本相反的判断。请设想,他们是怎样概括朱熹的观点的?两种判断的理由可能是什么?(20分)
参考答案:观点:人与动物的差别在于伦理道德。(2分)
(以下两种观点,无论列哪一种都给4分,不得重复给分。)
其一有道理。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而人是有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能够通过一定的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合理的社会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能够稳定地、有秩序地向前发展。朱熹的“五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优秀遗产。但也包含了一些诸如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
其二没道理。朱熹提出“五伦”观念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它是旧有的封建的伦理道德,是适应旧有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其中的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更是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五伦”也并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制造工具。但也包含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一些思想智慧。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服饰作为一门即古老又现代的实用性艺术,总是在不同背景的思想、文化、习俗的碰撞下,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的明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历史上基本属于同一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服饰体现出其不同的文化内涵。试解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参考答案:(1)大一统思想;西汉,董仲舒。
(2)儒家文化;伦理道德。宋明时期理学的兴起。
(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任意列举三人);批评和继承。
(4)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
(5)东方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西方重视人的个性发展;两者差异是由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存在优劣之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一纸休书”听得多,但看到过实物的人却不多。下图是一张大清光绪年间的休书。中国古代用于休妻的“七出”(七个条件)规定,最早形成于汉代。下列关于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女子社会地位和婚姻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三纲五常使中国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失去了独立性
B.进一步强化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C.三纲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和婚姻领域的基本道德准则
D.三纲在深入人心、深入骨髓之后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的社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